图片新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
“局长通道”开启,5位局长回应民生关切
2月26日上午,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市两会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开启“局长通道”。5位局长走上通道,围绕市民关心的教育保障、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5位局长对丽水的下一步发展有何计划安排?一起来看看。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娅红(女)
记者提问:过去一年,丽水商务如何发挥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下一步还有什么样的打算?
潘娅红:2022年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我们行动快、力度大、举措实,推动我市“消费、外资、出口”回稳向好,多项指标位全省前列,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在消费方面:全市开展消费活动超百场,发放消费券2.3亿元,培育丽水山播、啡藏丽水等品牌,高质量举办第六届中国农村电商大会。网零、批发、餐饮以及限上批发、零售5项增速位居全省第1。
二是在平台方面:实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全市全覆盖,浙江丽水自贸联动创新区跨越式发展。实际使用外资增幅位居全省第2,完成率位居全省第1。
三是在出口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扬帆出海”八大攻坚行动,加快中国(丽水)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22.5%。
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提出“三大”一号工程,吴市长在刚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我们将通过以下举措实现丽水“地瓜经济”跃迁。
首先是明确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侨乡和生态优势,打造“问海借力”升级版,实现一体两翼双循环,创出全球经贸共享平台发展新模式。
其次是优化发展路径,即构建“四个体系”。一是平台体系。深入开展“丽水人经济双循环、百亿平台扩内需、千名外商进丽水、万宗产品销全球、开放平台提能级、主体培育强攻坚”六大行动。二是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开放产业优化升级。三是生态体系。着力搭建开放经济支撑架构。四是制度体系。着力强化开放政策多元供给。
总的来说,今年我们将围绕“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全面推进“走出去、引进来、强能级”,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奋辑争先、拼尽全力为全市经济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飞飞(女)
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旅游业作为五大富民强市的支柱型产业之一,请问我们能在丽水,看到“诗”和“远方”怎样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呢?
吴飞飞:刚刚过去的春节,丽水的旅游可谓是火爆了。复苏的人气、复活的市场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文旅产业的持续推动,是市场主体的信心底气。
作为上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五大富民强市产业,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聚焦三方面,作出“新变化”:
第一个新,文旅产品有“新玩法”。新玩法需要新项目。我们一手抓“大好高”。积极招引大型主题乐园、加快落地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等项目,开启低空旅游时代,让丽水有更多引爆型的“天空之城”。一手抓“小轻新”。小就是精致、小规模,如山地露营、度假农庄等;轻就是年轻态,在旅游这件事上你永远可以相信年轻人;新就是有创意,打造更多轻松且治愈的山地休闲度假产品。2023年,全市计划推进重点文旅项目172个,投资约177亿元。
第二个新,文旅产业有“新打法”。这个打法是立体的。扶持引导产业全面转型,比如以目的地为中心的景区转型、以数字化为中心的酒店转型和以导游为中心的旅游社转型,通过规范市场、提升服务,让更多“头回客”成为“回头客”。这个打法还是联动的。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培育300家“丽水山居”精品民宿,带领更多村民奔共富。同时,市场大门打开了,我们将举办首届文旅产品交易会,争分夺秒抢占市场。
第三个新,文旅融合有“新办法”。学会讲故事。再美的风景没有故事就不会吸引人。在丽水,一件革命文物、一出《牡丹亭》、一杯咖啡、一座古村落都是故事,我们计划在全社会选拔1000名文旅推荐官,让旅游不无聊。学会卖文化。鼓励文艺赋美、文创开发和百家公共文化场馆景区化,创新村晚变“村玩”,非遗可“沉浸”,城市能“旅居”。
年轻态、时尚感、活力范,这就是丽水!在此,诚挚邀请海内外朋友到秀山丽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范寿仁
记者提问:目前,全市正在大力实施教育跃阶攀高行动,努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教育样板。2023年丽水教育将如何加大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学有优教”?
范寿仁: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教育跃阶攀高行动,重点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大资源供给。“城区挤、乡村弱”是当前我市教育资源分布的主要问题。基于这一现状,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实施教育项目“双百亿”工程,2023年,全市实施教育项目112个,新增学位1.48万个。另一方面,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2023年,莲都、云和、遂昌、松阳四个县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景宁、庆元两个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创建省现代化学校20所以上。
二是提高教育质量。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期待,说到底是对教育质量的期待。我们将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对山区海岛县支持帮扶的机遇,加快“县中崛起”,9所高中与省内优质学校1对1结对,全力提升我市普通高中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向高水平大学输送人才能力。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为牵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建成4所高水平学校和19个高水平专业。抓好成人教育,完成学历提升1.3万人、职业教育培训4.5万人次。通过以上举措,有效提高我市适龄儿童和劳动人口的受教育年限。
三是提升队伍素质。“学有优教””“跃阶攀高”,关键在于“教有优师”。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启动教师发展“百千万”计划,做好教师引、育、用、管四篇文章,到2025年培养百名省级名师、千名市级名师、万名县级名师。实施好“来浙丽、育新人”教师引育工程,提高教师入口质量关。2023年,我们招引教师研究生比例要达到30%以上,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比例要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总之一句话,就是以队伍素质的提升来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保障丽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市民政局局长 胡晓红(女)
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一老一小’服务”“着力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请问今年我市民政系统在养老、未成年人保护及社会救助方面有什么具体打算?
胡晓红:“一老一小一弱”是民政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2023年我们将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具体要求,高质量、更精准,重点推进三大提升行动。
一是“家门口”幸福养老提升行动。总的定位是变“老人跟着机构走”为“服务跟着老人走”,重点做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中的“老有康养”工程。主要举措是:第一,全面完成好今年省市涉老民生实事。第二,落实丽水市首部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其重点是推动居家养老问题解决,这部条例正好在3月1日起开始实施,请大家关注。第三,借助厅市合作的机遇,推进“双十双百双千”行动(十大红色小镇结对帮扶、十大公益创投项目支持、百个区域平台转型升级、百辆流动帮帮车巡回服务、千户困难老人年“善居工程”、千名养老管家人才培养),其重点是推动解决山区农村养老难题。
二是“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提升行动。总的定位是要夯实未保工作的基层基础。一是按照“七有+一无”标准推进未保中心实体化运行,新增乡镇级未保站52个。二是提高市级以上示范型儿童之家占比,实现儿童之家质效提升。三是让福利院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养、治、康、教一体化服务功能,持续擦亮“没有围墙的儿童福利院”金名片。
三是“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提升行动。总的定位是变社会救助以物质为主转向“物质+服务”,重点推进“七优享”工程中的“弱有众扶”工程。主要举措是:第一,以整合统筹各类救助资源为目的的县级“助联体”要实现全覆盖。第二,放宽低边家庭收入认定标准;第三,持续开展救助领域综合整治,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人将勠力同心,踔厉奋斗,努力把市政府已绘制好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为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贡献民政力量!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见阳
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项目为王’狠抓有效投资”。请介绍下新一年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李见阳:上午,吴舜泽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政府工作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既提振信心又直抵民心,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工作,并以问题为导向对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科学部署。报告明确提出“‘项目为王’狠抓有效投资”,作为政府投资主力军之一的水利人,我备受鼓舞、充满信心。
2022年,市水利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51.4亿元,投资增幅达19.3%,首次突破五十亿大关,投资总量占全省的7.3%,成功争取到国、省补资金20.7亿元。水利投资的规模、增速和重点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
2023年,市水利局将围绕报告提出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重点聚焦“三个抓”。
一是全力以赴抓投资。围绕“理念超前、行动提前、责任靠前”的要求,积极谋划“一县一中型水库”,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和美丽河湖建设,全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突破60亿元,增幅超20%;同时,统筹推进水经济发展,加强涉水产业招商引资和小水电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富民强市新引擎。
二是争分夺秒抓进度。我们将在今年开展“水利项目建设大会战”行动,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全面加快项目进度。重点聚焦34个重大水利项目,推进滩坑引水等7个项目尽快完工见效;推动大溪治理提升等10个续建项目加快施工;开工建设缙云棠溪水库等7个新建工程;有序开展遂昌成屏二级水库扩建等1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是千方百计抓机遇。我们要抢抓国家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机遇,努力争取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库,同时,不断创新水利投融资模式,用活用好专项债和金融工具,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
总之,全市水利人将继续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以拼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的姿态,全力抓好水利项目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