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们将迎来双丰收,不仅荒地变良田,而且还引进新的种植模式,亩均收益将比普通种植高不少!” 缙云县七里乡黄村畈村种植户自信地说到。 耕地红线要守牢 废弃的塑料农棚十分扎眼,能否处理 这块地荒废着挺浪费,是否能开发或者美化 …… 在七里乡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二维码意见建议里,许多群众对这块撂荒地反映强烈。 
据了解,代表反映的地块位于七里乡黄村畈梅下自然村道路旁,原先为园地,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抛荒,面积约10余亩,县十八届人大代表张正亮在深入调研后,他建议乡政府牵头,黄村畈村将近10余亩撂荒地进行复垦,新增水田面积 10.34 亩,让这片“沉睡”的农田为“希望的田野”。 “新垦造耕地普遍存在土壤肥料差、种植户种植意愿低、种植难持续”,种植户反映。 张正亮又马不停蹄开展走访,最终依托与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结对的本土优势,引入“稻耳轮作”新模式,结合垦造耕地后续种植、地力培肥等垦造要求,打造科技助农示范基地,这波“操作”不仅提高了新垦造耕地土壤肥料,增加了垦造耕地的种植持续性,而且增加了亩均收益,实打实激发了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 
在人大的持续监督推动下,各类机械进场作业,随着一渠山水的浸润,荒废已久的土地变成了平整松软的农田,插满秧苗的田园生机盎然。 
“稻耳轮作” 是指在5月至10月种植水稻,10月至次年4月开始地栽黑木耳的一种植模式,能够实现耕地周年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并通过废菌棒还田,进一步提高新垦造耕地土壤肥料,为下一季水稻种植育肥土壤。 目前,七里乡黄村畈村“稻耳轮作”科技共富示范基地面积10亩,预计每亩产稻600㎏、干木耳700㎏,实现亩均效益1.5万元。 据了解,该地块下一步将开展黑木耳采摘体验等农旅活动,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产值,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荒地变良田,良田变富田,是群众的心声,也是人大监督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制度,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乡人大主席钭永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