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千亩稻田丰收在即。在偌大的稻田间,一位头戴草帽的中年男子,正在地头和群众谈论丰收。他就是小梅镇人大代表、黄南村种粮大户王登辉。 黄南是“龙泉南乡粮仓”,是丽水市水稻生产连片面积最大的田畈。“对农民来说,最关心的是怎么样增产增收;对我们种粮大户来说,思考最多的也是怎么样让这千亩农田改良成为千亩沃土。” 
十几年来,他先后提出《关于加大农田改造提升力度的建议》《关于打造连片粮食生产示范区的建议》《关于加强农田绿色防控的建议》等,得到小梅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在王登辉的持续努力下,一个个项目在黄南稻田里落地。 在龙泉市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为契机,开始谋划推进农事服务中心项目之际,王登辉注册成立龙泉市梅岭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一利好政策、自筹项目建设资金、向上争取项目补助等。2022年底,龙泉市城南农事服务中心在黄南竣工验收,这里插秧机、旋耕机、烘干机、农用无人机等各种现代化耕种机械应有尽有,可以提供机耕、育秧、栽插、收割、烘干等“保姆式”“菜单式”等“一条龙”服务。同时还能为农民提供种苗服务、农资购销、农技指导、产品质量追溯等一站式服务,打通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 
“之前‘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手种田’的传统种植方式正逐步被机械化、科技化所取代,种粮效率提升了好几倍!再比如烘干机,每年可以烘干四千余吨粮食!”王登辉说。 
在黄南,“绿野”已成功捧出“金田”,但王登辉还有更加宏大的思考。 “单靠种粮带动不了更多群众致富,奔向共富,我们应该做出更多努力!” 十余年来,每逢发言的机会,他都会用心履行代表职责,做黄南农业发展和农旅融合的“代言人”,提出“推动黄南农旅融合发展”“打造黄南教育实践基地”“引进服务业发展人才”等建议。与此同时,他积极跑部门问政策、跑外地学经验,为了让黄南的“山货”走出“山门”、“田景”变成“钱景”尽职尽责。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朴实的王登辉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田间地头,担任人大代表以来,更是化誓言为实干,用汗水和智慧,将履职答卷书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