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丽水大剧院举行。
养老服务、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营商环境……4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亮相红毯,围绕不同话题接受记者提问。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他们都说了啥
▲市人大代表、龙泉市休闲养老中心护理部部长 方雯琪
记者提问:作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全省首个“老年友好城市”,丽水市积极破解山区养老难题,为“浙里康养”建设提供丽水样板。请具体谈谈你的体会和建议?
方雯琪:感谢这位媒体朋友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作为一名来自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大代表,我很欣喜地看到老年人正在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认为主要凭借以下四方面举措:
一是机构养老品质的提升。机构养老作为相比较成熟的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环,在强调机构床位数的同时,也更加追求养老服务品质的提升,我市养老机构也在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集膳食、护理、照料、康复、医疗、休闲为一体的集约化服务模式。“银发市集”“老年游园”“银龄手工坊”等也在频频出圈,机构正是让“养老”走向了“享老”。
二是社区养老潜力的挖掘。我市全域加大投入银发助餐点、共享餐厅等的建设,并促进养老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康养联合,除了有托养房、老年食堂外,还有图书室、健身房、舞蹈室、书画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等,功能齐全、服务精准,着力打造专业化、多元化的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三是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探索。我市也在发展家庭养老床位,着力解决老年人“床边”问题,以机构、社区为依托,展开居家上门服务,相当于把养老机构的床位搬进家中,专业服务送进了家门。山区养老管家队伍也在逐步扩大,各类山区流动车在乡村展开流动“十助”模式,正所谓是服务跟着老人走。
四是智慧养老平台的构建。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老人线上预约、刷脸吃饭,还可以进行远程问诊,让老年朋友享受到数字技术的便利。家庭养老床位也可以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个实时监测。通过自助下单,机构接单的形式,构建“互联网+服务”,创建“养老外卖”平台。
我将一如既往把老人们关心关注的问题放在心坎上,不断为养老服务业建言献策,着力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人大代表、云和县山农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 陈志伟
记者提问:近年来,丽水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导向,借力生态优势,以农业产业创建“一标一品”为抓手,加快推进丽水品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请问您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陈志伟: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是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代表,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已经33个年头了,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期盼。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过去农民都讲“靠天吃饭”,讲的就是气象对农业产业的影响,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对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我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参与瓯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去年,一条建议保护好“鸟中大熊猫”的故事被《中国人大》杂志刊登,真正做到了“工程为动物让路”,人类“退”的一小步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进”的一大步。
今年,我带来了《关于提升丽水特色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发挥我市传统农业产业优势,加强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提高特色食用菌的科技支撑,推动食用菌精深加工,通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市人大代表、浙江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兼副工程师 李丽姿
记者提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您作为一名工业企业的代表,深耕科技研发工作一线,您认为丽水应该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丽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李丽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过去一年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丽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指出,要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位。
浙江凯恩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储能元器件纸基隔膜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过去一年中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加快“固液混合型电解电容器纸基隔膜材料”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落地,取得了“营收同比增长15%、净利润同比增长25%、出口额同比增长95%”的好成绩。作为一家扎根丽水的本土企业,我们希望丽水市可以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建设,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适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沃土。作为一名丽水市人大代表,我希望丽水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加强科技创新在高质量跨越式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
首先,要大力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相关产业项目的全方面支持工作,包括对这些项目土地审批、用电用能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科技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对于具有重大市场应用前景的创新性产业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政策支持,真正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更高效率地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第二,要进一步优化丽水市创新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公共实验技术平台,持续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这样创新型企业可以节省大型科研仪器购置、运维及更新换代的成本和时间加速研发过程,从而催生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形成开放共享的良好科创生态。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我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的落实效率,让科技人才更加安心的把更多精力放在研发创新上,打造更适合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
▲市人大代表、浙江天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聂海波
记者提问: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重挑战叠加的严峻考验,作为企业界的市人大代表,同时又是建筑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环保企业的法人,结合您的经验,谈谈您对未来环保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聂海波:自当选以来,我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才能达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和互利双赢,实现建筑固废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政企携手,定能创造出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年初,省委提出了“今年将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三个“一号工程”,给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创业者极大的发展信心。
过去的一年,我们企业面对严峻的市场经济环境,顶住巨大的资金压力,继续不断增加投入加强技术研发资金,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点,2023年与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合作建立“绿色建材研究院”,产学研结合,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建筑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努力探索“智能工厂+产业链条”新生态,大大增加资金投入在智能化工厂建设工作中,设备升级、系统升级、在多方探索和不断实践中,建设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数据指挥中心,实现了高效、高质、绿色生产目标。
2024年,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丽水的营商环境定然会越来越好,企业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必将继续带领企业奋斗实干,继续做好建筑固废循环利用环保行业领头羊的作用。继续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为民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