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双岗建功 代表风采丨赵设坤:一个粽子,让“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新动力”
(发布日期:2024-06-10 21:06 作者: 缙云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端午节将至,吃粽子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在缙云县方溪乡北坑村一处村民家中,阿姨们正在厨房里忙碌着,一折一卷、一包一捆,娴熟的手法,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呈现在眼前。

缙云县人大代表赵设坤向慕名而来买柴灰粽的客人介绍道:“方溪乡北坑村食用柴灰粽传统由来已久,通过采集‘硬壳乔’烧制成柴灰水,辅以山栀子汁,调和浸透糯米,使雪白的糯米变为金黄,用新鲜箬叶包裹,或是蜜豆沙馅,或是鲜肉馅,或是蛋黄肉馅,又或是梅干菜肉馅,色泽诱人,香味扑鼻,入口劲道。”

1.jpg

当问及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做柴灰粽时,赵设坤笑着说,“方溪乡地处偏僻,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内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没有什么工作能力,过得比较清苦,就想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帮助他们一下。后面发现村里人都会做柴灰粽,市场前景也好,就准备试试看。”

2.jpg

此前,为了做好柴灰粽的销路拓展工作,赵设坤走遍村内村民,深入了解柴灰粽的制作工艺,亲自撰写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文案,通过短视频和送货上门的方式打开柴灰粽市场,为北坑村柴灰粽在县内外打开了销路,获得广大顾客的一致好评。今年5月以来,柴灰粽销量达到每天500余个,销售额达到4000多元,带动周边10余户村民每户每天增加收入200元。

3.jpg

销路的拓展、销量的增加使得包粽子的人手不足,如何能让更多人会包粽子、能包粽子,是摆在赵设坤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多方打听、实地学习,赵设坤认为关键还是要培养人,柴灰粽制作工艺的普及和传承迫在眉睫。于是,在今年年初的乡人民代表大会上,赵设坤提出了“关于加大北坑村柴灰粽制作培训和扩展销路”的建议,乡人大收集汇总后第一时间交办乡镇府。在赵设坤的大力推动下,“柴灰粽共富工坊”正在谋划建立当中,并将开设柴灰粽制作培训课程。

“真的很感谢设坤,给了我们这群闲赋在家的人一个创收的机会。粽子有了销路,我们也能赚到钱了,生活也变好了,干活更有劲了”北坑村低收入农户赵大姐说道。

4.jpg

“等柴灰粽共富工坊建成,我打算发动更多人大代表加入,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开辟多一些增收渠道,以‘人大代表+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放大共富效能,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新动力’。”赵设坤信心满满地说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