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级人大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乡镇|丽新:用好畲族文化“源头活水” 厚植民族教育沃土
(发布日期:2024-06-12 10:07 作者: 莲都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丽新乡人大 浏览量:


又搬泰顺平阳掌,丽水宣平也搬去

蓝雷钟姓分遂昌,松阳也是好田场

龙游兰溪都何掌,大细男女都安康

婉转悠扬的《高皇歌》,在莲都区丽新畲族乡民族小学的校园里回荡。

民族小学要有畲风畲韵。“畲族文化课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更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莲都区人大代表、丽新乡民族小学教师尹佳俊说道。这也是近几年丽新乡人大深入一线提振民族教育热度,助力打造畲乡精品民族课程的成果。

1.jpg

时间回到2022年,丽新民族小学还面临着畲族文化课程缺失、民族传承不力等问题。区人大代表钟龙海在走访选民过程中,了解到民族小学的需求和广大畲族群众对畲族文化传承的担忧,于是他和选区内的其他人大代表一并,开展了深入的调研走访,并在2023年的区人代会上提出《结合高铁小镇建设,全面盘活莲都区畲族村寨的旅游经济价值的建议》,内容提到希望能从兄弟乡镇和宣传、文广、教育等部门处得到更精确的引导,办好丽新民族小学畲族文化课程。

2.jpg

对此,区教育局和丽新乡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建了丽新民族小学畲族精品课程筹备委员会,市人大代表蓝有贞,莲都区人大代表雷丽燕、尹佳俊纷纷加入,共同谋划课程类目、内容、形式等筹备工作。在人大代表的助力下,2023年9月,有丽新特色的畲族文化课程正式加入“快乐星期三”校本课,设置畲语(畲族客家话)学习、畲歌演唱、彩带编织、畲族民间体育等课程,并在校内定期举办畲歌表演、畲语演讲、“三月三”校园民族体育节等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畲族文化。

3.jpg

在设置畲族课程后,为避免畲族文化教育出现“形而上”的空洞表演,丽新乡人大持续跟踪监督,充分发挥教师代表“锚点”作用,活用“有事代表钉”平台,通过“校内问答”“校外扫码”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收集师生对课程的意见建议。

在今年“三月三”校园民族体育节时,有群众反馈学生唱的山歌内容单一,只有《高皇歌》改编的畲族叙事歌曲,学校教师通过“有事代表钉”提议“可以改编一些流行歌曲给畲歌团队,以更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畲歌演唱。”莲都区人大代表尹佳俊收到此条意见后,立马转交丽新乡人大和丽新乡政府。很快,几首简单流行歌曲改编的山歌唱本加入课程,并在校内与迁徙、开荒主题的老歌一同表演,令观演群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展示了畲族人民从刀耕火种、筚路蓝缕到衣食无忧、百业振兴的艰辛历程与独特的畲族魅力。

4.jpg

畲族千年迁徙,绘就的是一部交流、交往、交融的民族史,大浪淘沙淬成的畲族文化,在多元化的今天更有独特价值。今年来,丽新乡人大还聚焦“如何更好弘扬畲族文化”课题,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走访辖区内三个畲族村,寻找畲族歌本,拜访手工艺传人,梳理具有丽新地方特色的畲族文化素材,并借助“畲乡茶歇”群众见面日等特色活动,向属地群众宣传畲族文化,大大提高了群众对传承和保护本土畲族民俗特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厚植畲族教育的沃土。

民族特色精品课程的开展,构筑了丽新畲乡“金凤凰”五彩斑斓的第一站,也展现了丽新人大在乡村教育振兴和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担当作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