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赵乐际委员长对浙江工作的指示要求,交流经验、厘清思路、凝聚合力,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新征程我省人大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上,丽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锋作了题为“加强司法监督 促进公平正义”的交流发言。
加强司法监督 促进公平正义
近年来,丽水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把牢重点,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地方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有效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
1
构建持续性监督机制
提升法院执行新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综合运用人大职权,打出监督“组合拳”,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依法作出决定。

作出《关于推动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司法公正感受度的决定》,从健全执行联动工作协作体系、巩固深化执行“终本出清”工作、扎实推进执行难源头治理等三个方面,将“切实解决执行难”的丽水经验形成制度性规范,以高质量执行工作助推丽水高水平平安法治建设。
二是专项监督助力。


市县联动连续3年将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工程列为监督议题,积极支持和监督市县法院落实党委部署要求,推动执行破难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常态化。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出清积案3.2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51.26亿元,终本出清成效明显提升。
三是聚合代表力量。

发挥人大代表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发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跟案执行、随案监督、协助和解、协调化解等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共参与协助出清积案2103件,邀请代表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300余人次。
2
创新双转化工作机制
打造合力监督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我们在推进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实时、动态的“双向衔接转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推进人大监督和检察工作法律监督的双赢、多赢、共赢。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率先出台专项文件,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推动解决转化渠道不够畅通以及工作片面化、碎片化、临时化等问题。
二是突出地方特色。



除覆盖公益诉讼法定领域外,立足丽水“红、绿、金”融合发展实际,聚焦“支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强珍稀野生物种发现地保护”“加大力度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特色领域,梳理代表意见,挖掘案件线索,共同推进“双转化”工作,2023年累计办理相关案件24件。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

建立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分析研判衔接转化落实情况,依法推动解决监督中的共性问题,依托新闻媒体以及社会治理中心、共享法庭等平台,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一条建议保护好鸟中大熊猫”的相关做法获《中国人大》关注报道,有效提升双向衔接转化工作的影响力。
3
深化综合性监督机制
促进规范执法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们紧扣高水平建设法治浙江平安浙江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多管齐下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监督,确保执法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一是强化系统思维抓监督
把准重点,找准切口,系统化体系化推进司法行政执法监督。健全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履职工作评议机制,对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开展履职评议,结合“1+29+1”法治政府监督,审议市司法局相关履职报告,提出清单化评议或审议意见;督促市司法局办好有关健全公检法律良性互动组织机制等重点建议,推动市司法局牵头出台加强检律良性协作互动意见,就助力深化检律协作、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提出8条针对性意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专项监督,推动完善“矫务公开”平台,开展“边界村”矫正攻坚破难等行动,相关工作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二是立足公正执法抓监督

每年围绕突出领域开展专项工作监督,充分听取专委会成员、专业小组代表和法律咨询专家意见确定监督议题,让工作重心贴近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先后赴市公安局、基层所队开展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调研、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工作情况调研、烟花爆竹经营燃放管理规定执法检查等,帮助解决一批制约公安等部门发展的难题。
三是围绕法治宣传抓监督

以“秀山丽水·法润处州”为主题,助推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创新开展“联连汇”主题活动,推动司法机关负责人进站联系代表群众,构建“干部说、局长讲、工委谈、代表评”模式,2023年市“两院”院长走进代表联络站活动期间,共回收司法公正感受度及公益诉讼检察调查问卷答卷4000余份,有效凝聚各方共同参与监督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