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惠国利民 心诚如镜
(发布日期:2008-07-03 17:28 )

——三级人大代表蔡焕镜的生态创业之路

蜿蜒曲折的通幽小径,绿意盎然的草坪,整齐挺拔的参天大树,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

流水线上,工人们紧张、忙碌而又有序的工作着,一袋袋生理盐水灌装、封袋、装箱……

两个看似平行的场景,在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内完美融合,一位儒雅的老人迎面走来,干练中透露出几分和蔼。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省、丽水市、龙泉市三级人大代表,生态工厂的缔造者,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蔡焕镜。

生态创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1975年大学毕业走入浙西南大山深处的龙泉制药厂,蔡焕镜走过了他三十余年的医药人生涯。而国镜药业从一个隶属于医药公司的国有饮片加工厂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2.2亿,年产值1.7亿,税利1200万,在省内医药界举足轻重的规模企业,无不浇灌着蔡焕镜的辛勤和汗水。

“创造利润是企业的目的,但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生态,关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蔡焕镜的一席话,为他多年来坚持生态创业作出了生动诠释。

20世纪90年代末,国镜药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蔡焕镜由国有企业的老总成为股份制企业的董事长。与此同时,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原有体制不适应逐步开放的医药市场,企业连年亏损。1999年,国镜药业响应政府“退二进三”政策的号召,从市中心搬迁到城郊。新厂址占地8.66万平方米,比原址面积大了近3倍,其时龙泉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公司的许多股东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们极力主张将部分土地建房出售,从中牟利。蔡焕镜却认为,医药行业虽然面临短期的困难,但前景依然看好,建房出售无疑杀鸡取卵。他不但力排众议,成功完成了企业异地技术改造,而且把自己先进的环保理念、超前的环境意识灌输到企业改造中,大刀阔斧推行清洁生产,创建生态工业。

为了让工人有一个更好的生产、生活空间,蔡焕镜在公司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投入400余万元资金进行环境整治及废气、废水处理等先进环保设施购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针对厂区两大主要污染源,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改进锅炉,利用木制品厂的木屑替代煤炭,实现降耗减排;对大输液车间的污水,改变了传统用注射用水洗瓶的方法,采用正负离子交变技术,彻底去静电和清洗输液瓶,每年为社会节约用水15000吨,同时彻底消除了污染。

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蔡焕镜还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公司员工的生态意识。专门成立推行清洁生产的组织机构,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制订有效措施,减少废物的产出量和排放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镜药业清洁生产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环保交接书》等管理制度,将环保目标层层分解,确保环保工作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把环保工作切实贯穿到药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建立起班组与班组,责任人与责任人之间职责明确、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的环保管理机制,形成了“谁生产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受罚”的全员参与的环境保护群防群治格局。

多年的生态环保建设,使国镜药业成为一个花园式工厂,龙泉的第二个“市民公园”,市民休憩娱乐的好去处,甚至一对对新人也把国镜药业当成了拍摄婚纱照的第一理想地。2003年,国镜药业被省环保局认定为首批绿色企业。巨额的生态环保投入,不但没有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反而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自1999年实施异地技术改造以来,国镜药业产值、利税翻了两番,其主导产品大容量注射剂遍及全国,尤其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江苏、安徽等六个省份的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企业先后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浙江省“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医药工业优秀企业”,“ 丽水市民营企业二十强”,龙泉市“十强工业企业”、“纳税大户”等等荣誉称号。

情系民生,二十年不间断履职与爱心之旅

“惠国利民、心诚如镜”是国镜药业企业文化的核心,更是对蔡焕镜一生的高度概括。作为省十届,丽水市一届、二届,龙泉市连续四届人大代表,蔡焕镜常说:“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凭着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自1993年当选龙泉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以来,蔡焕镜每年都要安排几天的时间深入选区调研,在省、市、县人代会上提出3-5个建议,向大会反映来自选区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而所提的意见建议更多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在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的《关于要求解决紧水滩库区困难移民遗留问题实行下山脱贫异地安置的建议》,让龙泉、云和两地6445名为紧水滩水库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与牺牲的困难移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在领衔提出《关于尽快建立瓯江流域源头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之后,他积极奔走于省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之间,促使省财政初步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加大了对瓯江源头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面对市场的风浪,蔡焕镜是坚强、果敢而睿智的,而当面对失学儿童时,他又向我们展示了内心柔弱的一面。1993年4月,他一次就结对了53位希望工程的困难学生,其中4位一直赞助到大学毕业,2位到中专毕业。目前仍在接受赞助的大学在读生10人,中专5人,中学11人,小学15人。蔡焕镜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带上为孩子们准备的学习用具以及一些生活用品,辗转于龙泉、缙云的三十多个乡镇之间,和孩子们交流、谈心,激励孩子们珍惜时间、克服困难、发奋学习。同时,蔡焕镜还积极引导公司上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失学儿童,在他的感召下,如今公司领导层每人都至少结对了一名失学儿童,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蔡焕镜的民生情结,更体现在他对全国重大灾难的关注与支持上。在得知汶川地震灾区急需药品后,他立即主动与省红十字会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将价值100余万元的药品捐赠给灾区。而当他谈到对这一举动的感想时,却只有朴实的寥寥几语:“作为制药企业,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希望我们的绵薄之力,能帮助灾区人民尽快走出困境!”

正当国镜药业向年产值5个亿的目标迈进时,蔡焕镜已在酝酿他的“国镜助学基金”,为国镜药业“惠国利民”的企业文化加入新的注解……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