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多个代表多条“桥”
(发布日期:2009-11-18 15:28 )

  人大代表肩负着选民、选举单位的信任和托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荣誉更是职务。怎样“当”好人大代表,把人大代表“当”好?连续担任了3届莲都区人大代表、2届丽水市人大代表的“资深”代表江君佐有自己的体会:“人大代表关键是要在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情感的纽带、行动的桥梁,忧人民群众之忧、急党委政府之急,敢为有为。”已是花甲之年的江君佐代表,履行代表职务依然格外活跃,依然保持着与农村基层群众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日前,已经从担任了20多年的莲都区太平乡沙河村“当家人”的位置上“告老”卸任的他,却依然在为这个村的大规模旧村改造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进农户、跑部门,做规划、建方案,化矛盾、促协调,捐资金、拉捐助,察进度、督村账,他与乡村干部一道忙得不亦乐乎。公园、绿化、桥梁、规划、卫生、游泳场,加上连片规划新建的新农居,新农村的面貌日益完整浮现。
  仅有的小学学历并不代表他真实的文化水平,也不妨碍他在闲暇之时,泼墨赋诗,以文抒怀。今年9月,他还在中宣部新闻局参与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新农村建设征文大奖赛中获得新农村建设十大新闻人物称号。浓浓的乡村情结,深厚的群众情怀,其实并不局限于一个小村子。

  代言之桥

  上陈基层情况,反映群众心声,人大代表有自己的优势和使命。面对去年全市柑桔严重滞销,一开始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重视,基层党委政府也有自己的顾虑——过早向上反映会不会被上级领导视为不主动解决问题,将问题上交?但江君佐没有这样的顾虑,他的老家在莲都区太平乡,那里盛产柑桔,也是莲都区柑桔最有名的乡镇,可是却成了负担最大的乡镇。这些情况他看在眼里,为此还专门到周边其他桔子产区调研销售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开始在媒体上进行呼吁,第一时间向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反映情况,同时还带头购置一批“爱心桔”送给市区的7家敬老院。不久,政策扶持,政府牵头帮助销售,机关干部人人购买“爱心桔”等,最终在全市各地形成热流,不但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也温暖了桔农的心。早在2003年,他发现瓯柑在温州大受欢迎,他就自费到温州调研,到果园实地考察,回来后提出大面积种植瓯柑的建议,还连年自掏腰包支持果农进行瓯柑育种,他的建议和做法得到莲都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肯定,区十二次人代会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末发展瓯柑3万亩。相较传统柑桔品种,瓯柑市场销售一直持有优势。近年来,他又开始引导周边村民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的白枇杷,推动水果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自1988年担任人大代表以来,江君佐一直以建议多、质量高而著称。2007年莲都区61个市级代表提的47项议案中,他就占了9件,筛选出的十件重要议案中,江君佐就有2件“中标”。2001年,老江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强对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支持力度的议案》,引起了省里领导的关注,及时落实。2004年,江君佐领衔提出提高下岗工人和贫困特困工人生活待遇的议案,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决定在3内年拿出1500万支持该项目,加之企业、干部群众的捐助,这个项目最后筹得总资金1亿多。
  闭会期间,他同样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委政府积极建言献策。看到农民在市区街边乱设摊点,他向执法部门建议开辟设摊区块,加强疏导管理,争取实现农民增收、市民受惠、市容良好的多赢效果。看到乡村机耕路建设受卡,他也出面协调推动;看到山林火灾频发,他建议建立响应机制和扑火力量。他处处为群众说话办事,却从不帮自家人“撑腰”。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山上的树木一律“青黄不下山”。一次,岳父家要盖猪栏,到山上采了些枯黄的树枝来用,护林员没有阻止。他了解之后,按规定进行罚款。

  排忧之桥

  发挥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人大代表有自己的优势和使命。莲都区峰源乡小岭根村与相邻的青田县八面湖林场山林权属纠纷曾闹了30年未能平息解决。2005年1月,当江君佐得知这一情况后,赶到实地去考察,多方了解情况后,提出解决办法,同时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市人代会上提出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和省、市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8月,这件难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即便看到群众上访,他都会挺身而出,表明自己的人大代表身份,帮助协调,合理合法的诉求他就向党委政府反馈,对不明真相的上访户他就耐心细致劝导,常常屡收奇效。
  为什么职能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江君佐能解决?一位复员军人上访群体的骨干组织份子息访后说,上访群众对职能部门往往有抵触情绪,机关干部讲的话不一定听得进去,但老江的为人令人信赖,他讲话处处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人信服。
  2001年,金丽温高速公路太平段建设中,指挥部遇上了竹舟村征地政策处理上的难点,导致在建工程停工。区政府分管领导得知此事后,便打电话给江君佐,请他出面做工作。江君佐从武义连夜趋车赶到竹舟村,并当晚召集相关人员解决了问题,第二天便顺利复工。2008年3月,巨溪到富山头村的一条康庄公路因政策处理难度大已经延误了好几个月。太平乡书记,乡长请江君佐做群众工作,江君佐带病工作,赢得工程如期开工。
  在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类具体的问题,江君佐提出,开展建设用地调整,盘活建设用地,是缓解用地指标压力、解决农民建房的有效途径。国土部门要加快开展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并允许置换土地。各乡镇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的土地调整方式,做好农户与村集体间、村级内部农户和村与村之间的土地置换调整工作,规范村民建房用地管理,易地新建住房户应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原有住房拆除协议,并在新建房屋结顶后三个月内自行拆除原有住房,退还的旧宅基地。沙河村的改造工作顺利实施,也为这项工作在全市各地实施提供了很好借鉴。
  “人大代表只有坚持守纪护法为群众办实事的权利,决不允许有违纪抗法专横护私的特殊权利。”江君佐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亲妹夫违章建房、抗拒执法,他闻讯后,二话未说,立即赶往现场进行义正辞严的劝阻,不仅不说情,反而主动要求公安机关秉公办理,其妹夫被依法拘留了6天。他不但赢得群众的信任,同样得到党委政府的信任。2009年10月21日,他还被市政府正式聘任为市城市管理监督员。

  奉献之桥

  孜孜奉献,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人大代表有自己的追求和境界。沙河村原是全市有名的贫困村之一,1983年4月28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冲毁了沙河村的防洪坝,87亩良田被毁,全村百姓深感绝望无助之时,大伙只得把外出承包工程的江君佐请回来,带领村民重建家园。80年代已是万元户的江君佐听闻此事后,断然放弃一年数十万的生意返回村里,并临危受命,担任起该村的第一任村民主任。他上任后一心扑在灾后重建上,以顽强拼搏的不懈毅力,带领群众修筑大坝,重开良田。当年他还曾向村民公开承诺“我当村干部一不记误工,二做到因公出差,差旅费自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广大村民,并激发大家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经过三个冬春的共同拼搏苦战,该村新筑了防洪大坝,87亩良田全部修复,而且当年就种上了水稻,每年还增收10万多斤,在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之后,又积极发展山区水果经济,1989年人均收入就达到了540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他为山区新农村建设扶贫解困慷慨捐资总额就达60多万元。还为国家暴发的自然灾害捐资,为四川地震伤病员捐资,为困难农民工子女助学捐资,为贫困家庭治病捐资,为创办老人协会捐款等总额达30多万元。
  在村庄建设规划中,他还特意留出一部分“形象工程”项目吸引在外成功创业的村民捐建。他带头捐建村口牌坊,引导本村“老板”们捐资60万元建园亭、道路等一些公益设施,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老板袋里有钞票,扶贫帮困能做到”,他在言志诗《感怀》里写得很直白。他的这一做法也开始被周边村庄建设效仿。在江君佐这样的人大代表的引领下,新农村建设在收获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在收获的丰厚的精神财富。■(饶军飞)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