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美好蓝图,对于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云和县白龙山街道人大认真组织代表积极履职,发挥优秀代表的带头作用,紧贴主题,大力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一是发现挖掘乡村文化。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乡风文明,充分发挥文化作用,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周加华、徐根华等街道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广、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势,主动发现、挖掘乡村文化,根据沙溪村仙母宫、仙娘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的启发,主动联络本村民间老艺人,详细记录老人们关于“讨火种”民俗的记忆,积极查阅家乡历史民俗的相关文献,及时与街道、县文广新局对接工作,终于在2012年正月十二至今有350多年历史的沙溪“讨火种”民俗活动原汁原味地重现。
二是保护提升乡村文化。白龙山街道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开展乡村文化调研,借鉴先进经验,为沙溪“讨火种”民俗的保护和提升建言献策。自2012年恢复沙溪“讨火种”民俗后,周加华等代表发挥人大代表和村干部的带头作用,鼓励全村村民积极参与,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加入乡村文化振兴的队伍,认真分析、发掘民俗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运用文字、录像等方式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并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过不懈努力,沙溪村于2013年被浙江省文化厅授牌评为全省二十六个春节文化特色地区。如今,沙溪“讨火种”民俗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是宣传推广乡村文化。白龙山街道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新闻报道等新媒体,宣传推广乡村文化。代表们深入农户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广大村民投身到乡村文化振兴热潮中,营造起“人人参与,全村支持”的良好氛围。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宣传推广,沙溪“讨火种”民俗活动的相关文章分别在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浙江在线、丽水网、云和政府网等网站大篇幅报道,吸引着大众眼球,引起了广泛关注。三年一次的沙溪“讨火种”民俗活动,在2012年成功恢复举办后,2015年、2018年都吸引了不少周边村庄的人前来观看,许多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感受不一般的民俗风情。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文化先行、文化建设,推动乡村和谐有序的发展,乡村振兴的目标终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