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市人大代表江涛所在的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这天是他们正式复工的日子。 
复工复产工作开展以来,作为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身在嘉兴的江涛每天都通过视频会议、打电话等方式“远程指挥”企业,对防控和复工预案制定、人员返工、物资保障、防控措施、疫情上报等工作,作出明确周详部署,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企业运行与疫情防控的统筹兼顾,使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成为了缙云最早复工的企业之一,也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与智慧。
“店小二式”服务 开展复工复产工作后,江涛“在线”带领公司员工迅速拟定了一整套“作战方案”,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政策研究、人员信息管控、物资保障、测温防控、病毒消杀等5个工作小组,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准备各项工作。 
复工初期,江涛便同公司的管理层说要把自己当成“店小二”,把员工们都服务好了,才能让大家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在江涛“店小二”式服务的思想指引下,公司为外来返工的员工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一方面由专人分组联系员工,对接行程,帮助解决返程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公司某个河南的员工由于河南到杭州的高铁停开了,无法返岗。公司行政部员工连夜和该员工联系,与其一起规划了从郑州到北京到上海到杭州再到缙云的行程,从早上5点出发,一共转高铁五趟,全程无缝对接,晚上22点到达缙云。 另一方面,公司在政府提供的返程餐旅费补助政策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升补助标准,为员工全额报销餐旅费。同时还为周边县市(如龙泉、庆元)等地的员工提供了专车接返的服务。 当聊到防护物资的采购时,江涛说:“我当时也是找了身边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以5元一个的价格采购了一批口罩,还买了一些消毒液和体温计。现在这样的时期,无论成本多高,都要确保员工安全,这是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在高质量的返工服务和充足的防护物资保障下,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在复工获批一周内,员工到岗1100人,返岗率达到了93%,产能恢复了85%。现在,除了2名湖北籍员工无法返回之外,其他员工均已返岗,产能恢复100%。
“北欧式”排队,“考场式”吃饭 为了全面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实施了严格周密的防控措施。 

员工每天凭健康码绿码和正常体温上岗,使用健康码作为认证手段的第一天,由于要扫码、测温、登记,还要督促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口罩,测温点很快就排起了“北欧式”长队,每名职工都自觉前后拉开1米距离,避免接触。 在员工就餐方面,公司也从严从细安排好各个环节。 
现在每天一日三餐,行政人员实行打包饭菜在各自办公室就餐;其他员工分时段用餐,扩充户外食堂实行单人单桌就餐,不讲话,不集聚,不交流,食堂越来越像考场。 
此外,公司按照“一人一档”做好员工建档筛查工作,每日多点检测,关闭中央空调和电梯,每天定时对行政办公楼所有区域,包括办公室、电梯间、会议室、茶水间、文印室,以及车间、员工宿舍、食堂的所有地面、桌面、开关、把手等都进行了严格的消杀,并按要求进行登记,确保员工的生产生活安全、卫生、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疫”中,江涛还将自己企业党员组织起来,专门组建了一支红色志愿服务队,他们承担起了门卫值守、体温检测、就餐送餐服务、日常巡逻劝导等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线互动式”经营 每天早上,江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与公司员工召开视频会议,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并强调既要按照要求确保防疫工作真正落地到位,又要确保有序复工。同时,组织员工通过视频和电话会议形式,开展对外联络及商务活动。现在,公司会议室每天都有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最多的时候曾经一天开过5个视频、电话会议。和以往不同的是每个会场里人数都不超过10人,且人人佩戴口罩,座位相隔一米以上,这样既减少奔波和面对面的交谈,又让公司运作不停滞。 江涛表示 “不管是作为企业人、还是一名人大代表,都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扎紧‘防控网’的同时,下好‘复工棋’,当好带头人,这既是初心信念,也是行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