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田县祯埠镇人大通过建言献策、示范引领、牵线搭桥等方式,全方位组织县、镇人大代表投身到“消薄”工作中,切实做好人大代表的履职尽责工作。
一是通过建言献策,“散兵”变“军团。为了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消薄”模式,县人大代表、岭下村党总支书记饶文军在镇人代会中提出,要率先在全市成立纯集体性质的生态强村公司的议案。该公司由8个行政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股东,每个村占比12.5%,由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轮值担任公司总经理。公司主要聚焦生态资源资产保护与修复,生态产业培育开发与品牌经营等业务,采用“同股同权分配+贡献分配+综合评价”的模式进行分红。在人大代表的助力下,不仅凝聚了各村工作力量,也统筹全镇的生态资源,实现了消薄主体变散为聚,“散兵”变“军团”。截至2020年8月底,生态强村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86万元,有力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二是通过示范引领,“颜值”变“产值”。祯埠镇生态环境优良,生态资源丰富,然而,长期以来良好的生态产品一直处于“养在深闺待出嫁”状态。为此县人大代表饶宏勋积极牵头在祯埠镇李村开展“河权到户”的探索和实践,并就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向村里承包了祯埠源河道李村段的经营权,开发了垂钓、竹排漂流等娱乐项目。同时,结合祯埠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建设80亩的水果采摘基地,积极帮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50多人。2019年至今,祯埠镇已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400万元。
三是牵线搭桥,“输血”变“造血”。“消薄”不是简单的“摘帽”,而是看村集体经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能。为了改变过去祯埠“消薄”主要靠上级兜底项目的被动局面,祯埠镇人大主席团千方百计谋划项目,努力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拓展增收渠道。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牵头负责镇生态强村公司,从农户中收购笋干、蜂蜜、茶叶、铁皮石斛等农产品,注册“祯味道”区域品牌进行统一包装、销售。通过走访视察,积极争取中蜂寄养项目。截至目前,祯埠镇中蜂养殖规模超过2000余箱,年产蜂蜜1万余斤,每年可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效果达100万元左右。如今祯埠镇已经探索出一条自我“造血”、活水长流的“消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