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莲都区仙渡乡人大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解决发展所需、问题所系、民生所盼的问题,助推乡村振兴建设,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有效果。 一、聚焦发展所需。7月16日,乡人大组织仙渡、雅溪、老竹等乡镇的人大代表到乡里开展“学党史、铭党恩、推动产业发展”主题活动,并邀请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现场指导,为培育发展地方主导产业问诊把脉、献计献策;7月23日,在区政府召集的北乡乡村振兴座谈会上,乡人大积极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提出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绿色产业等建议,为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周炳林等代表通过区人代会、区人大常委会以及调研视察等活动,多次与有关部门的领导面对面沟通,连续五年呼吁政府扶持发展精品水果、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到乡村走访、调研工作,为农户提供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申报注册了“莲都鲜桃”品牌。区农业局安排150万元的“莲都仙桃”精品园专项资金,有效解决了梅田村800多农民的出行难和3000多亩农产品的运输难问题。同时,乡里还配合省、市、区人大联合开展民营经济专题调研,帮助意鑫牧业有限公司、芝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解决了劳动用工、生产用房审批问题,打照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保障。 二、聚焦问题所系。仙渡乡红色资源丰富,但是资料的收集整理比较滞后;原来的北乡纪念馆因为场地较小、接待能力不足、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部分散落在各村的革命遗址出现房屋主体倾斜、围墙倒塌、屋顶漏雨等现象,急需开展保护利用工作;于是,乡人大通过走访、座谈、会议、打电话、微信等形式,收集、整理、反映群众的呼声,为党委谋划“红色桃花小镇”提出建议。邀请省、市、区人大专题调研革命遗址的保护情况;围绕《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讨论稿)》,先后3次向丽水市、莲都区人大提出建议,努力推进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全程监督丽水北乡革命纪念馆、红色体验中心、和合起义展示馆的施工建设,确保项目如期推进。许勃琛等代表与党员干部一起进村入户,走访革命前辈的后代,收集、整理丽水北乡地区的革命文物;同步做好革命历史资源的挖掘、提炼工作,配合完成40万字的北乡乡土文献《桃源仙渡》,记录片《北乡烽火》拍摄工作。监督落实原北乡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文物的交接保管工作。周志东、朱益仙、陈建慧等代表配合乡党委、政府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系列活动。参与“挖笋节”、“忆红色文化品仙渡仙桃”为主题的采桃节、“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讲堂、“我在仙渡种桃树”等活动,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放大仙渡声音中,将绿色生态游同红色文化游有机地融合,助力开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的新格局。如今,仙渡红色桃花小镇被写入丽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传承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的规划,作为莲都区红色资源价值转化重点乡镇进行培育打造。新建的丽水北乡革命纪念馆已接待游客15000多人次,乡红色体验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即将进行内部布置和装修工作。仙渡乡保护利用革命遗址的信息被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省人大、市人大录用和刊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聚焦民生所盼。乡人大通过各种会议,主动反映基层在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引起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1760万元补助资金及时落实到基层,有力推动了乡镇、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当前,农民的建房需求非常强烈,可是审批程序比较复杂,老百姓办事不太方便。周滕剑代表及时反映群众的诉求,他领衔提出了《关于解决农民建房审批难的建议》,被列入2019年区人代会重点建议,由区长领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督办。区人大常委会陈元龙主任亲自组织国土、建设、政府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召开交办会,与仙渡乡的代表面对面沟通,推动相关部门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得到了代表与群众的理解、和点赞。陈月霞代表在接待选民时,得知鲍店村没有通公交车,附近村庄100多人经常在市区与村里来回奔波,群众的反映强烈,提出要到市政府上访;她马上以代表建议的形式向区、乡人大反映,并多次到市、区交通部门进行沟通对接,明确村村通的班车线路和发车时间,帮助村民在今年7月份坐上了公交车,圆了鲍店村群众多年的梦想。通村公路一旦出现塌方,人大代表就及时向乡政府反映情况,并督促养护人员进行清理维修,确保村村通班车正常、安全运转。7月8日,梅田村的饮用水工程被沙子和石头堵住了,500多人喝不上自来水,周春法等代表第一时间向乡里和有关单位汇报,并冒雨与维修人员清理了水源地、疏通自来水管子,只用1.5天时间就让村民重新喝上了自来水。年初,区、乡政府提出要落实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措施,周炳林代表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夜以继日到20多户农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发动农民在43天里把986棵桃树迁移到荒山,为村里增加了38亩农田,并全部种上了杂交水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