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带头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缙云县东方镇,就有这么一位关键性人物,他就是镇人大代表马徐飞,在实现基层群众“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道路上,他一直在努力。 钻研技术勤耕耘,千亩荒山变良田 
为抓好种粮大事,马徐飞自当选为东方镇人大代表后,向镇人大主席团提出“大力实施‘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工程,通过种粮带动村民致富”的建议。与此同时,马徐飞刻苦钻研水稻种植技术,经常向农技员请教专业知识,逐渐摸索出“微稀疏种植”模式,通过控制种植间距更好地掌握稻田病虫害、肥力等情况,并采取“夏稻冬芥”的轮作方式,不断改善土壤质量,相关经验做法向村民们倾囊相授。如今,在马徐飞的助力下,东方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高山生态水稻种植项目顺利落地。短短几年间,高山生态水稻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300亩拓展为1100余亩,亩产量从不足100斤到将近千斤,并荣获“丽水市好稻米优质奖”。 寻根溯源研技艺,非遗文化永传承 
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马徐飞不仅让村民“富口袋”,更助力村民“富脑袋”。身为郑弄十八罗汉文化的传承人马徐飞,在镇人大组织的非遗文化发展座谈会上表示:“我要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带领村民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据悉,郑弄十八罗汉起源于清朝年间,是一项融合民间武术与健身于一体的传统体育技艺,是东方镇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失传三十余年。于是从2016年开始,马徐飞积极奔走呼吁郑弄十八罗汉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传承发展文化的针对性意见建议,并带领村民认真研究拳法、阵法,购置演出道具,积累表演经验。终于在2019年,首届十八罗汉文化节在东方镇郑弄村成功举办,表演精彩纷呈、盛况空前,至今已举办三届,有效提升了东方镇的文化影响力。 不仅是深耕田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庄稼人”,还是弘扬郑弄十八罗汉“非遗”优秀文化的“传承人”。马徐飞表示,他将继续发挥好代表作用,让更多的村民留在村里发展,也让更多人感受郑弄十八罗汉的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