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古市古城面貌是看得到的变化大啊,老街路修了、灯亮了、电线没了,听说还要出一本《古市记忆》,作为土生土长的古市人,真是由衷高兴。”松阳县人大代表、城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剑忠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悉,松阳古市镇是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单位。镇人大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以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推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切实推动代表“金点子”为“千年古城复兴”赋能添彩。 古市镇有1800年历史,古城区面积约0.8平方公里,老街长1000多米,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历史风貌和古街区格局,2021年入选全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镇人大落实“为民代言”,积极采取上门走访、邀请业内人士参加座谈、调研视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古城开发保护现状,努力促成代表、群众、乡贤、专家多方协商,有效地提高古城复兴建议工作质效。 在每月固定走访活动中,代表们收集到选民提出的关于在古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如老街管理混乱、擅自违规搭建、安全隐患较多、老房老街破损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代表们提出组建专班,加大古市古城建设监管力度,统筹抓好古城复兴规划,统一老街建设标准等建议,并通过“浙里人大代表履职系统”及时上传,向县、镇政府部门转达基层民生,为政府复兴“千年古城”提供参考依据。 据悉,今年以来,古市人大针对老街发展收集代表建议28条,召开业态打造、外立面修缮、文化挖掘、原住民生活环境改善等专项调研座谈会7次,为政府提出建设性建议42条,集民智、汇民生、讲民意,不断推进古城复兴。 
古市镇人大还通过组建“古城复兴”代表小组,开展“古市老街老屋保护及现状”情况专项调研,就非遗赓续传承和文物保护、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推进、市场营销等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方面的现状、问题广泛听取专家、代表和选民的意见建议,研究探索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及时召开“古市老街现状”座谈会,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大家围绕老街闲置公房、私房对外租赁,引进业态等问题各抒己见,反响热烈。 为了让项目从确定、落实到最终“开花结果”的过程更顺应民心、符合民意,古市镇人大不断完善刚性督办机制,紧盯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全程参与监督。同时,充分运用“代表履职系统”及时上传项目施工进度和意见建议,为镇政府提供改进的决策依据。 
“在老街保护利用中,希望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有温度的街巷空间,延续老街的烟火气”。“要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形式,讲好古市故事,吸引广大游客和市民来旅游,集聚人气。”在监督过程中,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从古城保护到复兴崛起,老屋修缮、街道更新、线路改造、立面修复、文化挖掘、非遗传承等多个方向正在如火如荼地规划进行着,古市镇人大将继续围绕古城复兴这项中心工作,持续发挥人大代表在古城开发保护中建言献策、议政督政作用,助力古市复兴步入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