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市两会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开启“局长通道”。5位局长走上通道,围绕社会关切的重大项目建设、社会救助、文旅产业发展、医疗卫生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直击热点 干货满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世强
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聚焦聚力重大项目建设”。请问市发改委在抓项目、扩投资方面,今年有什么具体举措?
王世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抓项目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有效支撑了丽水高质量发展。全市发改系统围绕抓项目、扩投资,重点在以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千方百计多上重大项目,项目建设能快尽快。我们以推进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三年突破行动为载体,谋划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超3800亿元。2025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50个,年度投资800亿元以上,通过项目的落地,有效助力丽水加快发展。我们要加快建成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青田爱玛智慧出行(一期)等重大产业项目;要加快建设衢丽铁路、义龙庆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要加快开工纳爱斯生态产业园、丽水经开区新能源叉车整车项目等重大制造业项目;要加快推进温武吉铁路、合温高速等重大项目的前期。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投资能多尽多。在目标上,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在行动中,持续做好重大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坚持“实干至上、大干快上、以干促上”,推动在建项目提速、前期项目提前。在效果上,要确保省“千项万亿”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50%以上、10月底前100%开工,其他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带动全年有效投资1200亿元以上。
三是千方百计强化要素保障,向上争取能争尽争。丽水要加快发展,既要自身努力,也要借力赋能。我们将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上级对丽水加快发展的支持,用足用好“两重”“两新”、革命老区政策红利,力争中央资金争取份额占全省5%以上。围绕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重点聚焦交通、水利、产业、民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领域,滚动储备重大项目600个、资金需求80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市县联动、部门联合、政企协同,全市“一盘棋”,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大支持、最好结果。
我们将始终坚持“奋斗实干、担当争先”,强化共同富裕“主战场”的责任担当,心无旁骛抓发展,“多谋有利丽水发展之策,多干有利丽水发展之事”,全力当好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主力军”“奋斗者”。

▲丽水市民政局局长 廖旭青
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民政部门作为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的职能部门,请问近年来我市在社会救助方面有什么成效举措以及下步打算?
廖旭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也是民政工作的重心所在。
这是一份低保家庭的幸福清单,低保家庭首先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医疗等救助。假如户内有失能老年人,还可以得到养老护理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申请长护险户内的未成年人,可相应得到教育等综合救助。与此同时,政府各部门还通过创设公益岗位、建设共富工坊,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致富增收。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实施300户“善居工程”。
“幸福清单”是我市转变救助模式、拓宽救助范围的一个缩影。在困难对象的救助识别和动态管理上,我们将进一步贯通县乡村三级的助联体平台,统筹整合政府资源、慈善力量、群团组织、企业等资源,进一步精准识别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实现“应助尽助”。
今年,我市被列为全国现金救助与社会服务相衔接的全国试点,借此契机,我们将进一步做深做实现金+服务的复合式救助模式,提升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2025年还将实施一项新政策:低保家庭中的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以及中度以上的失能老年人,通过政府兜底保障,可以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照护,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周立军
记者提问:文旅产业是全市五大富民支柱产业之一,刚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打造一流山地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请问今年丽水文旅将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赋能区域发展?
周立军:近年来,丽水文旅市场热度持续走高,文旅正成为扩消费、促增长的重要动能。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丽水全域旅游人次突破203万,旅游收入20.6亿元,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上午朱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一流山地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目标,为全市文旅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立足丽水资源禀赋,系统实施三大行动,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三瓶文旅可乐”,以更快更具体的要求抓好落实,创造更多的快乐GDP。
第一瓶可乐是诗和远方的“可口可乐”。旅游首先是一种美食的体验,更是一种心情的释放。2025年,我们将更加注重情绪价值的提供,重点实施“处州风味提升行动”,将推出“黄帝养生宴”“青田田鱼宴”“龙泉龙窑宴”“遂昌风炉宴”等系列“处州老味道”,在满城烟火中打造“舌尖上的丽水”。同时,为了让游客玩有新品,将加速推动南明湖冰雪大世界、山海猩球、遂昌地心温泉等项目的建设和投产,通过“来丽水看龙”等活动,奔赴丽水看非遗,让游客既能体验地道的美食,又能享受艺术的盛宴,在丽水吃好、玩好、乐好!
第二瓶可乐是共同富裕的“百事可乐”。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强劲效应,既带动人气又带来财气。2025年我们将重点实施“文旅共富赋能行动”,融合“文化+百业”“百业+文旅”,大力发展演艺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等新业态,拉动住餐、娱乐消费共发展,奏响“乡村旅游看丽水”的最强音,以文旅之力助推缩小“三大差距”。
第三瓶可乐是向新而行的“非常可乐”。文旅产业既要常做常新,也要处变不惊。2025年,丽水即将迎来航空时代,面对低空经济和deepseek等AI新潮流,我们将实施“新质文旅培育行动”,探索“人工智能+文旅”的现实应用,以智能交互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以数据驱动优化运营管理,进一步打响“江南秘境”“秀山丽水”的文旅品牌。

▲丽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王 凡
记者提问:我们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根基。请问卫生健康部门有哪些具体举措,让老百姓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王 凡: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这些年,一辆车,一身白大褂,穿梭于“智慧流动医院”和村民家中,诊疗随访、打针送药,51辆巡回诊疗车累计行驶153万公里,服务145万人次……这些都是山区医生的工作日常,也是“固定+流动”山区医疗服务的生动实践,更是卫生健康工作为民服务的缩影。
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指出了“让公共服务更有质量”,其中一个关键性举措就是“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让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信心。
在新的一年里,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出实招、求实效,聚焦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聚焦能力提升,让小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我们将“做强龙头”,深入推进县级强院“七大行动”,新建成省、市级重点学科专科16个、深化32个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力争每个县至少1家医院主要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同时,“做强县域”,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推进县乡紧紧抓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推进县乡村医务人员一体化使用管理,全年定向培养基层医学生130名以上,遴选220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万医进修”“村医赋能”等行动。
二是聚焦改革创新,让老百姓看病就医少跑路!从“问题清单”到“改革清单”,我们将细化颗粒度,实施微改革,让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比如,我们将深化推进“固定+流动+互联网+AI”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巡回诊疗点400个,每辆车每月服务时间不少于15天;同时,优化基层检查、县级诊断、“医检互认共享”机制,检查检验互认项目达到600项以上,通过数字化手段切实让老百姓少跑路、减负担。
三是聚焦百姓有感,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围绕把惠民政策精准落下去、基层网底短板补起来,我们将持续推动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下沉”,抓实基层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质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神卫生服务基层行等工作,实现5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服务能力评价标准。比如,今年实施的“重点人群结直肠癌免费筛查、0—6岁儿童孤独症免费筛查”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将惠及37万余人。这些实事,都是群众的“心上事”,更是我们的“上心事”!
“健康是福”,守好这个“福”就是我们的责任!下步,我们将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让县域医疗更强,基层卫生更稳,健康服务更优!

▲丽水市综合执法局局长 饶钦英
记者提问:关注到我们2024年度积极推行“综合查一次”机制,全市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大幅下降;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期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请问,今年我市将如何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优化营商环境?
饶钦英:2024年度我们扎实推进“综合查一次”机制,全市涉企行政检查同比下降了39.3%。今天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朱市长也指出,今年要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做细做实综合查一次,减轻企业负担。今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规范涉企检查行为:
一是坚持“无事不扰”。我们将加强对全市各部门涉企检查计划的统筹,严格实行涉企检查清单化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防止检查过多过滥。同时,严控入企检查部门和人员数量,积极推行非现场检查和简单事项“一表通查”,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二是坚持“规范透明”。我们将规范公开检查程序、内容和标准,做到检查前有告知、检查中有记录、检查后有反馈。同时,我们将全面推行“亮码检查”制度,严禁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人员入企检查,实现“不亮码、不亮证不可查”。
三是坚持“执法为民”。我们将积极探索“互动治理型执法模式”,推进“涉企预约式指导服务”,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把指导服务嵌入企业成长全周期、执法工作全链条。
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是我们共同的愿望。2025年,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全面规范涉企检查,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