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为民履职丨叶寿明:康庄小巴跑出履职“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5-04-15 23:05 作者: 景宁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一辆印着"康庄小巴"标识的黄色面包车准时出现在标溪乡的盘山公路上。驾驶座上,景宁县人大代表叶寿明熟稔地转过一个个弯道。三年来,这辆小巴累计行驶8万公里,从代步工具到“民情直通车”,这辆斑驳的小巴上,镌刻着一名基层代表“用车轮丈量民情,以行动温暖民心”的履职答卷。


“车轮上的代表工作站”:贴近民心的服务终端

d16054d1c29bdd66769adaef40db21b2.jpg

“小叶,房顶漏雨能帮忙看看吗?”

“叶代表,我妈药快要吃完了,过两天可以帮我带一下吗?”

在标溪乡,村民们早已习惯在田头、路边拦下这辆“会流动的代表联络站”。车头醒目的“24小时服务”电话、车厢里常备的急救药箱和政策手册,都无声地诉说着这个“移动代表联络站”的初心与使命。

三年前,县人大代表叶寿明在调研中了解到,村里有老人因交通不便延误就医,便向县里申请了一辆康庄小巴,自己当起了“专职司机”。

从接送老人就医到代买生活物资,从代捎快递到政策宣讲,叶寿明的小巴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村民兰秀英至今难忘,去年汛期就是这辆小巴微弱的车灯,照亮了他们转移的“生死之路。”


“田埂上的民情日记”:记录民声的履职宝典

d5b1b0615a2023b2c8ab48d693d7dd20.jpg

一本写满民情的笔记本是叶寿明的第二本“代表证”,里面详细记载着群众的每一个诉求。每月15日,他雷打不动地在车上召开“田埂议事会”,邀请村民围坐畅谈,春播时讨论灌溉难题,秋收时商议销路拓展...三年来,这样的议事会开了4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100多条,形成代表建议50余件。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标溪乡完成了农田水渠硬化1000米、安装路灯45盏,更将“光伏发电”建议带上县人民代表大会。让村民们吃了光伏发电的红利。

乡人大主席林慧荣评价说:“叶寿明代表的小巴跑到哪里,人大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民意收集就落实到那里。”


“方向盘上的调解室”:化解矛盾的和谐之舟

自大搬快聚政策稳步落实以来,乡村生活迎来了新的变革,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新的挑战。标章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界限问题争执不下,矛盾日益激化。得知这一情况后,叶寿明开着他的康庄小巴赶到村里。他不仅带着皮尺亲自现场丈量,确保每一寸土地的界限都清晰明确,还特意请来了村里的老辈人,还原了历史分界,为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力依据。叶寿明还招呼双方“上车喝茶评理”,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

为了更有效地化解矛盾,叶寿明还邀请了老党员和乡贤,组成“流动调解团”。三年来,叶寿明和他的“流动调解团”成功化解了包括家庭纠纷、土地矛盾在内的19起矛盾纠纷,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信任。


“引擎里的共富经”:驱动产业的致富快车

923354752a949779fe55958fe3eec359.jpg

面对山区农产品销售难题,叶寿明创新打造“康庄小巴助农模式”。在各村设立“收购站”集中采购农产品,通过小巴的“中转站”进行运输,最后直达城区商超里,实现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同时他还创新“订单式助销”,通过微信群提前收集需求,精准配送果蔬。截至目前,共助销农产品超2000吨,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自家种的蔬菜也不怕卖不掉了,小叶都会帮忙”。”村民林水富感慨地说。

这辆行驶了8万公里的康庄小巴,丈量的不仅是山乡的距离,更是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心理距离。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初心,不忘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农民增收,还是推动乡村发展,我都将全力以赴,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叶寿明说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