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村麦去”“走,去婺剧广场,我们也高歌一曲”,自从去年7月起,这两句话在缙云县新建镇村民间广泛流传,每晚五点后,婺剧广场更是热闹非凡,舞台上歌声嘹亮,舞台下座无虚席,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尽情享受这前所未有的快乐。 
民主协商,广聚民智破难题 回溯到2024年的一次人大代表座谈会,市、县人大代表、新建镇党委书记陶金红提出:“如何让村民在物质富裕之后也能实现精神富裕?”这不仅是陶金红代表的思考,也是新建镇人大主席团共同关注的焦点。 
新建村常住人口约1500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300万元,然而村民的文娱生活却相对匮乏,如何破题是关键。座谈会后,各级人大代表自发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就如何打造新颖的文化活动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热烈讨论与深入调研,代表们将村民们对丰富文娱生活的渴望与诉求、意见与建议条目式反馈给镇人大。“村麦”这一创新模式的雏形在民主协商的氛围中逐渐显现。 

民主决策,科学规划促成型 在形成初步思路后,镇人大再次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会上,代表们详细阐述“村麦”模式的构思,从活动定位、举办形式到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参会各方充分发表意见,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和完善。最终,在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后,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正式确定“村麦”活动方案,让这一创新模式得以落地。 

民主管理,群策群力保运行 “起初,大家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入手,筹备期间开了无数次沟通会,各级人大代表们不仅在本职工作中为‘村麦’出谋划策,还利用代表身份协调各方资源,全力协助村双委做好各项工作。”县人大代表、新建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建伟回忆道,“从场地选取、舞台搭建到安保方案,各级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双岗建功作用,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打磨,‘村麦’模式日益成熟,终于唱响了人民‘好声音’。” 
“‘村麦’是百姓的舞台,也是尊重本地的文化资源要素、尊重村民创造性的活动,真正实现了‘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作为人民的代表,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这一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新建镇人大主席马勇胜感慨道。 
民主监督,规范流程稳发展 “村麦”活动正式启动后,民主监督机制同步运行,人大代表们组织村民代表成立监督小组,对活动的组织流程、资金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同时,设立意见反馈渠道,广泛收集村民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优化活动方案,保障“村麦”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村麦”的影响力如涟漪般迅速扩散,吸引了丽水、温州、金华、杭州等地的唱歌爱好者以及外国友人登上这个舞台,新建“村麦”火爆出圈。面对“村麦”的火爆,人大代表们积极谋划后续发展,进一步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一方面,组织群众精心准备移风易俗、反诈骗等节目作为节目衔接,以小戏小剧、微宣讲、直播等形式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文明“新乡风”。另一方面,借助超高人气和影响力,推动村集体筹办茶水铺、夜宵摊位,每晚营收超4000元,营业额最高近万元,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2024年,新建村集体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均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新建镇人大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音乐第一村”的目标,继续发挥代表职能作用,广泛凝聚群众力量,为新建镇的乡村振兴之路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