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双筷子"互助养老模式在景宁县雁溪乡已平稳运行三年多,乡人大通过定期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监督作用等方式,助推这一惠民举措不断完善,成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写照。
傍晚时分,雁溪乡大坵塆村的独居老人叶元春和十多位村民有说有笑地走向邻居胡士兴家。"以前一个人吃饭总是凑合几口了事,"叶老伯边走边说,"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饭热闹不说,还能吃到新鲜热乎的饭菜。"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里"邻里食堂"带来的温暖变化。 这个暖心的变化,源于一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2022年初,景宁县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徐晓伟在走访调研时发现,村里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令人揪心。"打开老人家的橱柜,看到的都是发黄的剩饭剩菜。"徐晓伟回忆说,"这些老人舍不得倒掉剩菜,常常一吃就是好几天。" 民主调研听民声 发现问题后,徐晓伟立即向乡人大反映情况。乡人大迅速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老年群体的意见建议。"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让群众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乡人大主席陈利慧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代表们提出了"关爱留守老人 邻里搭伙就餐"的建议方案。 
民主协商聚民智 建议提出后,乡人大又多次邀请村干部、村民代表和老年人共同讨论具体实施方案。"要不要收费?""怎么轮值?""如何保证卫生?"......一个个具体问题在民主协商中得到解决。经过反复讨论,"三自三助"模式应运而生:村民自主报名、自由组合、自我管理,助力饭菜营养、和睦乡邻、美好生活的目标。 
民主决策顺民意 2024年,在省级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中,乡人大将这一群众自发形成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创新,构建了"政策适配+资源整合+机制再造"的三级推进体系。"整个过程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陈利慧介绍,"从最初的想法到最后的制度设计,每个环节都让群众参与决策。" 如今,“加双筷子”互助养老模式已平稳运行三年。在这1000多个日夜里,它为村里的老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关怀,赢得了广泛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