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莲都区白云街道五宅底社区焕发新颜,园林工人正操作高空作业车修剪危树。“这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枯枝砸车了!”社区居民王阿姨望着焕然一新的香樟树难掩欣喜。这个曾因“无业主树木”“危树修剪”困扰多年的老社区,自“绿荫守护”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人大代表多彩联络站(点)深度参与其中,以扎实行动架起民意“连心桥” ,将民生“微实事”办成惠民“幸福事”,生动演绎出美丽蝶变的基层实践。 
民情速记本里的温暖清单 在白云街道“多彩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蓝色“生命救助”工作室内,157条带着生活温度的诉求被郑重记录在“民情速记本”:危树修剪、管网改造、墙体加固......这些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通过“驻站接单——进网核单——联席定单”三单工作法,化作首批12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清单。 莲都区人大代表汤志毅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特殊的工作日志:带定位的危树照片、标注积水点的管网图、贴满便签的社区平面图。在红色“党群服务”联络点,居民们正围着3D打印的管网模型商讨改造方案;蓝色联络点里,代表们用“问题树状图”厘清古树产权归属。“群众点题不过夜”的工作准则,让民生诉求24小时内必回应、48小时内必核查。 
28天缔造社区幸福样本 “从发现隐患到项目完工,28天刷新民生速度。”市人大代表张楚律师展示手机里的特殊时间轴:第3天完成法律权责界定,第7天园林公司进场勘探,第15天启动“错峰施工”,第28天完成23米管网改造。针对施工噪音问题,代表们创新“晨巡+夜访”督查制度,在项目现场召开4场“星空议事会”,收集居民建议27条。 在五里亭社区管网改造中,代表们带着探地雷达开展“管网肠镜”检查,将改造范围从10米扩展至23米;危树修剪工程引入结构力学评估,建立“一树一档”智能监测系统。项目验收时,78岁的李大爷感慨:“这些‘小工程’办得比自家装修还细致!” 微实事3.0赋能基层治理 随着首批项目交出98%满意度的成绩单,人大白云街道工委推出“微实事3.0”工作机制:30项动态管理的“蓄水池”项目库、“红黄绿”三色进度预警系统、“民生微实事”专项代表钉钉微信小程序实现“指尖监督”。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推动下,“群众点单——代表跟单——专家验单——全民评单”闭环日趋完善。 站在新落成的社区花园里,人大白云街道工委主任叶薛超翻开“第二季民生微实事清单”:适老化台阶改造、电动车智能充电桩、邻里共享工具屋......30项新需求正在转化为施工图。“民生温度就藏在这些‘小而美’的改变里。”叶薛超表示,人大白云街道工委将持续深化“多彩联络站”品牌建设,让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在民生实事中持续解码。 如今,白云街道的7个彩色主题联络站(点)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亮丽名片,蓝色救助站、红色先锋站、金色共富站等各展所长,共同编织着家门口的幸福网络,用“绣花功夫”绣出群众满意的民生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