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拂过浙西南的绿水青山,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的竹林深处生机盎然。笋农喜悦采收、客商穿梭收购、工人娴熟加工、主播热情推介……一幅春日“鲜”忙图景正在上演。去年以来,三仁畲族乡人大主席团聚焦“缩小‘三大差距’”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人大力量深深嵌入产业发展链条,让百年贡笋焕发新生机,成为撬动共同富裕的有力支点。 百年贡笋焕发品牌新活力 

拥有“家家种笋、人人挖笋”传统的三仁畲族乡小忠村,“龙藏贡笋”历史悠久、品质卓绝。然而,乡人大主席团在组织代表深入调研时发现,分散经营制约品牌价值、产业附加值低、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突出。为破解瓶颈,乡人大主席团依托代表联络站,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牵头形成《关于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议》,并积极推动乡党委成立“小畲味”共富工坊,联合8个村实施“村村抱团、产业共兴”计划。通过建立“工坊+村集体+农户”运营机制,统一技术、品牌和销售,有效整合了资源。2024年,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百年贡笋成功迈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新路。 电商文化驱动产业新跃升 
“尝一口春笋,品整个春天!”在小忠村“小畲味”直播间,畲族村播雷思敏正热情推介,短短时间便促成数十笔交易。这支村播队伍的成长,源于乡人大主席团的精准发力。通过“双招双引”,引入专业直播团队驻村提供技术支撑,为小忠村开辟了电商致富新渠道。 
为吸引更多关注、拓宽销售渠道,乡人大主席团牵头调研形成《三仁畲族乡关于竹产业发展的报告》,并推动落地实施。现在,小忠村每年都会依托畲族文化节举办特色龙藏全笋宴,邀请各方宾客实地体验竹笋文化、品尝鲜笋美食,进一步提升了“笋”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乡人大主席团推动壮大村播队伍,借助“电商直播+短视频+推介会”的多元模式,积极推动竹笋及其制品走进商超、民宿与电商网点。2024年仅油焖笋这一单品销量就突破30万罐,销售额超过800万元,2025年油焖笋的预定量已突破100万罐。 精准服务护航产能新突破 

4月以来,遂昌县人间烟货“共富工坊”格外忙碌,每天40余吨的春笋都要在此进行切块、炸制、调味等工序,才能变成美味的油焖笋,再经过装罐、杀菌、贴标、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以往靠传统制作方法,一天能生产几百瓶就已经超负荷了,尤其是电力这方面,心里总是没底。”在乡人大主席团组织的走访中,工坊负责人吴晓晖这样说道。为保障企业用电需求,乡人大聚焦企业生产难题,及时向国网遂昌县供电公司反馈,建议在春笋生产旺季主动上门帮助企业检查配变、对内部漏电保护器等电气设备进行精心“体检”。 
在部门的帮助下,企业在解决了用电困扰后,抓紧购置了一系列设施,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如今采用流水线生产,轻轻松松就能达到6000多瓶。”2024年-2025年,这家企业提出“保价收购”策略,将春笋收购价从1.3元/斤提至2元/斤,直接帮助当地500余名笋农增收50%。此外,工坊每年还带动80余人就业,发放的年工资达80余万元。 
春笋破土,共富生根。昔日深藏山林的“龙藏贡笋”,在人大工作的有力“护航”下,正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加速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撬动大产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劲引擎,为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接下来,三仁畲族乡人大将以“奋斗实干、担当争先”的姿态,深入践行市委五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通过聚力品牌打造、赋能销售创新、破解生产瓶颈,将人大履职深深融入产业振兴、强村富民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