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道太乡“共富明星村”夏安村,石斑鱼养殖共富示范区的育苗室内鱼苗欢跃,“渔电互补、农旅融合”的共富新模式鼓起村民腰包;在锦溪镇吴林村,食用菌共富工坊项目基地中的库房屋顶安装了一块块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菇”模式开启农业、能源双赢新赛道……这些乡村共富场景,是龙泉市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深入实施万名低收入农户奔富、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全域“共富工坊”行动以来的丰硕成果。 对于坚定不移走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奋进之路这一核心任务,龙泉市人大聚焦“三农”工作积极作为,全力监督推动“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写好写实,为共同富裕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和人大力量。 一纸专项“清单”落实落细 本届以来,龙泉市人大常委会每年确定助力共同富裕相关监督议题,制定“三农”调研专项工作计划,确保代表履职方向清晰。一方面,围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农业“双强”行动、粮食生产等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另一方面,调研竹产业发展、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发展等情况,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为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听取民意、汲取智慧。 今年,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共享公共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及和谐稳定等多个方面发力,计划听取和审议关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工作情况报告,将“三农”履职情况、代表建议质量、为民办实事成效等纳入对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履职评议工作内容。 在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建议50余件。其中,“关于着力推动竹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引导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的建议”“关于发展龙泉市高山蔬菜产业的建议”“关于提高农户抵御农业生产风险的建议”等列为市政府负责人领办、人大常委会领导督办的年度建议重点办理件,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持续跟踪监督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 
专业代表小组广纳民意 民情民意“直通车”如何开进乡村、开上高山?龙泉人大按各级人大代表专业领域、岗位特点、所在区域组建“三农”专业代表小组。在宝溪乡、林业科学研究院还建立了西乡农情民意联系点、食用菌产业农情民意联系点,每个联系点分别绑定6—7名市县乡三级“三农”专业代表小组成员。 代表小组开展专题化、常态化调研,并接待农民群众,收集“急难愁盼”问题,适时组织有需求的群众代表参与“田间课堂”“地头指导”,带领群众走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强的路子。 
发挥“代表+”作用引领助力 丽水市人大代表、宝溪乡溪头村党支部书记曾志华带领村庄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改善农村环境,成功将一个普通小村庄打造成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宝溪乡人大代表冯娜娜创办娜依娅服装工坊,带动留守妇女、陪读妈妈等1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获评丽水级巾帼共富工坊…… 龙泉市各级人大代表中不乏致富带头人、技术推广人、农村经纪人等发展能人、产业大户。龙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深化“代表+”模式,加强代表履职服务保障,让代表们投入到共同富裕“主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