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7月22日上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暨基层人大助发展促共富主题活动”在遂昌县大柘镇万亩茶海人大代表联络点举行。来自青田县、缙云县、莲都区、景宁畲族自治县、龙泉市和遂昌县乡镇人大主席或人大工作者结合当地人大履职故事展现了基层人大在助推发展、促进共富道路上的担当与作为。 他们一致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汇聚更多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在逐梦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中奋斗实干、担当争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遂昌县大柘镇人大主席毕丹雯带来的履职故事…… ▼ 以人大之力,绘就美丽花园与共富新篇 遂昌县大柘镇人大主席 毕丹雯 
绿水青山既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两度亲临遂昌考察,他指出,“遂昌空气清新、水质特好,来到这里才真正感受到秀山丽水、浙江绿谷的境界。这里前景会越来越好。”如今,这份期望和嘱托正在遂昌的茶山云海间化作生动实践,而人大代表正是这一美丽画卷的重要执笔者。 
在这里我特别想给大家介绍我所在的大柘镇的万亩茶海。这片水平梯级茶海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足足有1.3万亩。放眼望去,茶海梯度均匀、错落而又规整。这里的客人,推开窗就能被茶山拥抱、被茶香环绕,昔日的‘绿谷愿景’,已化作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 可是,这一览无余的美景却不是与生俱来。几年前,这里茶山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甚至没有像样的通山道路,茶农们守着祖传的茶园,却深陷“丰产不丰收”的困境。改变,始于一条人大代表建议。2018年,镇人大代表周新荣在走访中目睹茶农肩挑背扛的搬运生产物资上山,又伛偻着腰一趟一趟的往山下运送茶青,一份《关于建设万亩标准化茶园的建议》应时而生。这份凝聚民意的建议,不仅道出了茶农心声,更为茶海振兴按下了启动键。 
茶山要如何打造?茶产业要怎么突围?大柘镇人大立即组织代表们在茶垄间倾听民声,在茶香里汇集民智。联络站内,代表们与农业、文旅等部门反复磋商。从土地征收到规划设计,15场“茶园夜话”,7次村民听证会,120余户茶农的顾虑被一一化解。2020年,项目正式启动,绿道修到茶园边,滴灌系统铺到茶树旁……这片绿浪翻滚的茶海,成为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履职的生动见证。 如今,连片的茶海不仅使亩均效益提升20%,更催生了茶旅融合新业态,畅游茶海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大代表的建议就像茶园里的春风,把民声吹进了政策,把民意种进了泥土,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片茶园里生根发芽。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茶海里,也踊跃着不少青年代表的奋斗故事。2017年,华慧荟放弃稳定的工作返乡创业。在她看来,乡村振兴的关键,既要守护乡村的根脉,更要培育新生力量。她引进无人机植保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绿色食品认证的品牌,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时代生机。 华慧荟深知,产业振兴只是起点,共同富裕才是目标。她着力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公司与800余户茶农签订合作协议,推广生态种植技术,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带动茶农年均增收超万元。她开设“茶农学堂”,免费培训采茶制茶技能2000余人次,毫无保留地输出智慧与经验,让传统技艺成为打开“家门口就业”之门的金钥匙。她的“加快大柘茶产业发展”建议推动遂昌茶业产业园落地大柘,茶产业迎来了种植生态化、加工数字化、经营规模化的春天。 从茶海飘香到茶业振兴,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人大代表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突显美丽经济、美丽生态、美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建设中,他们正以履职之笔绘就生态画卷,以民生之答书写共富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