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樟溪乡馒头山村的百亩现代化菌菇大棚里,晨光刚漫过棚顶,村民们已经忙着将新鲜采摘的羊肚菌分拣装箱。再过两小时,这些带着泥土清香的菌菇就会装上冷链车,直奔沪杭的高端商超。 
“你看这香菇长势多好,这可是咱村的‘致富菇’!”大棚入口处,一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中年汉子正翻看着采收记录,他嗓门洪亮,笑起来眼角会堆起几道深纹,这位就是松阳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樟溪乡馒头山村党总支书记郭春伟。村民们都爱叫他“老郭”,说他像菌棚里的支柱架,看着敦实,心里装着村里人。 老郭是村里的羊肚菌种植带头人,手里管着5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光菌棒就培育了上万根;还是乡里出了名的“技术通”,哪个棚的菌子长得慢、哪片地的湿度不对,他摸一摸、看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但他总说:“能让全村1206名村民都富起来,那才是真本事!” 
在去年的一次代表接待日活动上,村民老李焦急地说:“老郭,咱试种的羊肚菌只要菌种一换就出问题,技术跟不上啊!”这话像根刺扎在老郭心里。接下来的两个月,他带着笔记本跑遍了村里 23 户试种户,共收集了43条实打实的意见建议。同时,他白天蹲在大棚里记生长数据,晚上在灯下整理笔记,连菌菇的生长温度、土壤酸碱度都标得清清楚楚。最终,他在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我县“非粮化”后的耕作模式与共富产业协同推进的建议》。 老郭从不藏私,自己摸索出的种植技巧,总是在大棚边、田埂上就教给村民。而乡人大组织的“代表技术互助组”,更让他的“传帮带”有了制度支撑——他联合乡里其他种植领域的人大代表,定期在村里举办“田间课堂”,去年就培训村民120余人次。 
为了让菌菇卖上好价钱,郭春伟线下对接上海西郊国际等批发市场,谈成了年供货300吨的长期协议。回来又琢磨着搞直播,手把手教村里的年轻人开账号、讲菌菇。如今,“村播达人”直播间里的羊肚菌,比收购价高出了整整30%。与此同时,他还建了烘干车间,把卖相稍差的菌子做成干货,附加值更是提了45%。 2024年首季采收时,村集体共增收25万元,务工的村民人均多拿了8000元。看着村民们领工资时红扑扑的笑脸,老郭心里比自己赚钱还甜。如今,菌菇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研学”全产业链,并引进162万元社会资本,年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老郭算过账,照这势头,今年就能朝着年净利润168万元的目标冲,并能实现1800多个就业岗位。 
同时,郭春伟还积极推动“红色包联团+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科院所”的合作模式,2025年计划新增双层拱棚10亩,提升改造现有种植基地50亩,并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60亩。同时与浙江省农科院深度合作,联合开发“浙菇1号”本地化菌种。 “你看这棚里的菌子,一节节往上长,咱村的日子也得这么往上奔。”作为县人大代表,郭春伟深知,自己脚下的泥土越实,村民的幸福路就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