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级人大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贯彻全会精神·人大促共富⑳】八都:“周三”里的共富答案
(发布日期:2025-08-16 13:10 作者: 龙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八都镇人大 浏览量:


共富路上,项目是引擎,民生是导向。龙泉市八都镇人大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凝聚民意、攻坚项目的服务枢纽,以“周三下村日”和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活动为依托,践行“代表出题、联络站牵头、国家机关答题”模式,构建起问题解决的闭环链条,让每个“周三”成为推动镇域发展的黄金时间。

代表:在“周三”深察民情,提出项目“民生问题”

32771c579dd10fcdc59041c3d8cb53d5.jpg

紧扣“三推两助 双岗建功”助推“六个品质城市建设”主题活动,八都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将“周三下村日”作为代表履职的固定载体,在听真话、察实情中捕捉共富痛点。

在企业调研时,代表们发现“很多竹木企业转型升级都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实际用地捉襟见肘,需求远超八都现有可供工业用地面积”“现在毛竹下山主要依靠人工或简单机械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沿行政村一路走访,更具体的民生堵点显现:“龙竹村红色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但新田至淡竹、枫树塆的道路不畅,让游客往来、农产品流通成了难事”“安田村订单式养鹅基地能够有效带动增收,但目前大白鹅销售路径过于单一”……这些带着泥土味、透着焦急劲的问题,被代表们一一记录,成了亟需作答的“民生问题”。

联络站:在“周三”统筹协调,邀请部门“联合答题”

针对代表们提出的共富难题,联络站借助“周三下村日”和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的契机,主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一方面,联络站将收集到的问题与八都镇各行政村“三件实事”、村主任工程和乡镇长工程需求结合起来,明确“产业升级如何兼顾企业发展与村民增收”“基础设施如何串联城乡资源”“要素保障如何向共富项目倾斜”三大核心议题,梳理形成23道共富问题。

另一方面,以问题为靶心,向相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发出“答题邀请”,组织开展“周三下村日”抓项目促共富活动,让国家机关负责人走进联络站、深入问题现场,接受代表现场出题。

国家机关:“周三”协同破题,交出共富“优秀答案”

086190b4a666cf62222cab1c8e4875ec.jpg

“我们计划将龙竹村新田自然村至淡竹自然村和枫树塆自然村联网公路纳入今年新建四好农村路清单,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我们会和机关食堂、助农直播人员进行对接,从多个渠道共同发力拓展安田鹅销路”……

在代表联络站,龙泉市交通运输局、机关事务保障中心等10个国家机关负责人围绕问题逐一回答,既亮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解决方案,又主动衔接上下游环节的协同需求,达成“一题多解、多解联动”的合作。

这种“面对面”的问答互动,让问题解决从“层层转办”变为“直达快办”。不仅如此,联络站还对项目建设定期跟踪,推动项目服务从一次性响应升级为持续性攻坚。

如今,八都镇的“周三下村日”已不仅仅只是下村走访的日子,更是成为共富项目的“会诊日”、难题破解的“攻坚日”和民生效益的“检验日”。溪坪区块新供地4家;植保无人机仅花6个多小时就将9880公斤毛竹全部运下山……这些跃动的变化背后,是代表联络站与国家机关的双向奔赴。每一个落地的项目,都是铺就共同富裕之路的坚实基石;每一个“周三”,都在书写着“项目兴、百姓富”的八都故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