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人大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庆元:代表护航,为荒野茶赋能
(发布日期:2025-08-25 18:28 作者: 庆元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吴琼明 吴伟珍 图 庆元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野茶身份证-龙头山-13957060101.jpg

在庆元县山间,藏着一批“活化石”—— 那些扎根在800米以上海拔、树龄超半百的荒野茶树,曾因“散、小、弱”的困境默默生长。如今,它们摇身一变成为市场追捧的“生态金叶”,背后是庆元人大通过代表赋能、监督创新、全链协同,助力千年茶脉焕发新生机。

代表组团“科技助茶”,荒野茶树有了“新身份”

DSCT5345.JPG

“以前这些老茶树没人管,采下来也卖不上价!”说起荒野茶的过去,种植户们总有些惋惜。针对这种“散兵游勇”式的发展现状,县人大主动作为,把懂种植、会推广、通销售的农业领域代表“打包”,成立“科技助茶”履职小组,钻进大山深处摸底调研。

在庆元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带着调研结果,接连抛出《关于建设荒野茶开发基地的建议》等“金点子”,推动县政府请来中茶所、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几番钻研,“野樱白”“瘦金芽”等特色品种新鲜出炉,老茶树终于有了“新身份”。

更妙的是,“代表+专家+种植大户”的联动模式:代表跑田间盯进度,专家蹲山头传技术,大户带头搞示范。很快,《庆元荒野古茶树/丛保护名录》《庆元荒野茶九大三场分布图》等“规矩”相继落地,曾经“无主”的荒野茶,从此有了规范的“成长手册”。

监督“出硬招”,一片茶叶的“国家标准”诞生

采茶合影 (3).JPG

“没有标准,好茶叶也卖不出好价钱!”这是代表们调研时听到的最多心声。瞄准品牌培育的“卡脖子”问题,县人大关注到了《关于加快推进庆元荒野茶品牌标准化建设的建议》等代表建议并进行重点督办。

Dingtalk_20250824170910.jpg

最终,全国首个荒野茶地方标准——《荒野茶管护技术规范》在丽水正式落地!这个标准里藏着“硬核”指标:树龄必须超50年,生长海拔得在500米以上,每棵茶树还得绑定省级追溯平台的“数字身份证”。

“现在客户一扫码,茶树的具体情况全都能知晓,咱这茶成了‘放心茶’!”茶农们笑着说。这套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荒野茶资源保护的空白,更让庆元荒野茶有了闯市场的“通行证”。

全链协同“破圈”,深山茶叶飘香全国

庆元荒野茶资源分布图.jpg

“种得好”只是第一步,“卖得好、效益好”才是硬道理。面对产业链短、加工分散的痛点,县人大组织经济、农业领域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推动产业从“茶山”向“市场”全速冲刺。

在代表们的助推下,庆元先后在山西、杭州、温州、宁波、香港等地组织推荐会等活动,面向高端茶叶消费群体精准开展营销推广,“线上+线下”多元化开展品牌运营和品牌宣传活动,提升“荒野茶”溢价,让这片承载生态价值与民生温度的“金叶子”,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庆元荒野茶,再也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众品类,而是成了高端茶叶市场的“新宠”。这片带着山风与露水的 “金叶子”,不仅让茶农的腰包鼓了起来,更成了庆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原来守护生态,真的能种出“摇钱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