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人大》杂志刊发丨杜锦洪:我要接住孩子和家长的期盼
(发布日期:2025-08-29 18:53 作者: 《浙江人大》杂志 缙云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近日,《浙江人大》杂志2025年第8期刊发了《杜锦洪:“我要接住孩子和家长的期盼》一文。趁着开学季的到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校园,听缙云县人大代表、李阳冰小学党总支书记杜锦洪讲讲他的履职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829164230_45_58.jpg

我是缙云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也是李阳冰小学党总支书记。从当选代表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孩子和家长们的心声是我努力的方向,办好家门口的教育是我一辈子的使命。

图片1.png

从“不敢留”到“不想走”

刚到李阳冰小学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家长们的叹息:“学校这么小,设施也简单,真不敢把孩子留下啊……”这些话像石头压在我心上。确实,哪个家长不盼着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当时的我暗下决心:要改变!

图片2.png

通过系列调研后,我瞄准了阳冰文化这一乡土文化主题,提交了《关于加强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建议》,并获得了专项资金的支持。短短一年时间,校园里建起廉政文化馆、书法长廊,孩子们“刻阳冰印”“演阳冰”“唱阳冰”“画阳冰”……玩得不亦乐乎。

如今,学校还成了全省清廉教育的标杆,先后接待了上万人(次)来校参观学习。一位在外地打工的家长拉着我的手说:“杜书记,现在学校有文化味,孩子回家总念叨‘学校真有意思’,我们再也不想着往外跑了!”

从“只会吼孩子”到“学会讲道理”

我们学校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务工家庭。每次家访,看到许多家长愁得直搓手:“我们书读得少,真不懂怎么教孩子,就怕耽误了娃啊……”他们眼里的无奈,让我揪心。我意识到,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必须把家长也“拉进课堂”。

图片3.png

深入调研后,我发现“家庭教育缺失”是普遍难题。于是,我提出了《关于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支持。我和社区、企业联手办起“智慧父母课堂”,一年开课40多场。起初需要班主任“动员”家长来上课,几场课后,连隔壁学校的家长都想来“蹭课”了。记得有位开货车的爸爸,每堂课都带着小本子,记得特别认真。他后来跟我说:“杜代表,以前娃不听话我就只会吼,现在我知道怎么跟他讲道理了,家里气氛都好了!”

我们还联合律所成立了“阳阳智法同行工作站”,给家长上普法课、提供法律咨询;在社区办起了“家门口青少年宫”,开设机器人、创意美术等50多项课程,实实在在解决了家长们“兴趣班贵、没时间管”的烦恼,为这些普通家庭,特别是民工子弟家庭,打通了教育优质均衡、个性化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从“飞线悬空”到“桩位落地”

去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傍晚,我在小区里看到一位家长正从五楼窗口垂下一根长长的插线板,给楼下的电瓶车充电。寒风吹得插线板摇摇晃晃,看得我心惊胆战。“实在没办法啊!”她苦笑着,“充电桩太少,地下车库又充不了……”

图片4.png

这危险的一幕深深刺痛了我。我又跑遍了县城十几个老旧小区开展调研,提交《加快老旧小充电设施建设》的建议,提出“低成本充电桩试点方案”。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推动4个小区“低成本充电桩”项目落地。安全隐患减少了,家长们的眉头也舒展了些。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一线的人大代表,只要是跟学生、家长有关的问题,我都提。食堂小、孩子吃饭难,我就联合县教育局、市场监管局一起想办法优化;课外活动缺乏,我就积极对接文旅部门,争取普惠政策,带着孩子们走进黄帝祠宇、千鹦鸟舍、科技农业园基地……

我是一名老师,我也是一名人大代表,得接住孩子和家长们的每一个期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