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缙云县胡源乡的青山绿水间,在章村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章村村党总支书记、缙云县人大代表章金松。光阴匆匆十二载,他“两肩挑担”、双岗建功,用实干实绩让章村村环境更好、民心更齐、发展更有奔头。 听民声,“堵心路”变“舒心路” 提起节假日的交通状况,章村人往往直摇头。“车子排成长龙,喇叭响个不停,路口堵得严严实实,回趟家都难!”村民的抱怨、茶农的焦虑,章金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路不通,人心堵,还谈什么发展振兴?” 为此,章金松深入走访、奔走调研,俯下身子倾听最真实的民声民意,实打实了解来往车主、村民与茶农的烦恼与建议。胡源乡进出乡主干道仅有坦五线一条,且该道路狭窄,导致节假日拥堵严重。拥堵的交通不仅堵住了出行,也堵住了胡源乡招商引资和旅游发展的通道。 
▲章金松(左一)调研S211省道建设 在调研中,章金松了解到,S211省道计划于2025年动工建设,途经胡源乡,如果能尽早启动项目前期工作,不仅有助于加快道路建设、缓解交通压力,也能提振群众对胡源经济发展的信心。带着沉甸甸的民意和扎实的数据,章金松在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交《关于加快推进S211省道前期工作的建议》,该建议被评为“优秀县人大代表建议”。当年,县交通运输局与胡源乡认真研究,联合国土、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分段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次年,在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章金松再次建议,优先建设S211省道胡源至方溪段,依托该路段解决坦五线拥堵问题,同时加强与周边乡镇的互联互通,形成南乡交通“大动脉”。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方沟通与协调,这条承载着胡源乡发展期盼的“大动脉”正加速推进,有望于今年10月份动工建设。 聚民力,“拆粪缸”拆出“美家园” 时光倒回几年,章村村可不是如今这般模样。“开门见粪缸,开窗闻异味,夏天蚊蝇满天飞”,是不少村民无奈的调侃。村里散落着800多口露天粪缸,像一块块“伤疤”,影响着环境,更困扰着生活。拆掉它们,势在必行,但涉及村民自家的“财产”,阻力可想而知。 
▲章金松组织人大代表、党员、村委召开推进会 章金松率先从自家拆起,带动党员和人大代表带头行动。这无声的行动,比任何动员都有效。 紧接着,他又拉起一支由党员、人大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挨家挨户敲门做工作。“拆了旧粪缸,政府有补助,村里统一建卫生厕所,环境清爽了,住着也更舒服不是?”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既坚持原则,又注重倾听村民的实际困难和顾虑。那些政策术语,在他们嘴里都变成了实在话。 人心通了,劲头就足了。曾经脏乱差的角落,变成了粉墙黛瓦、绿树成荫的风景线,章村村还捧回了省级“美丽样板”的牌子。 
▲整治后的美丽章村 拆完了露天粪缸,对村民们建公厕的承诺也不能忘。一些偏远自然村长期没有公厕,而乡政府又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在章金松的积极建议下,胡源乡人大将修建公厕纳入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得到了乡人大代表的一致支持。项目启动后,章金松还经常到施工现场查看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如今,新建的公厕已基本完工,不仅大大改善了村庄的卫生条件,也切实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实际困难。 
▲章金松(右一)与自然村负责人实地察看公厕项目 作为村书记与人大代表,他以双重担当在田间地头书写着鲜活的基层民主故事,助推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我将当好人民群众带头人,努力为选民多发声,为群众多办事。”章金松的承诺掷地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