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旦乡的毛豆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和创新模式,章旦乡成功探索出一条缩小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的共富路径。一起来看看~~ 
盛夏时节,青田县章旦乡的千亩毛豆基地绿意盎然,丰收在望。村民们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实现“两份收入”。去年,毛豆产业产值突破1200万元,直接带动劳务增收超330万元,成功流转土地1400亩。 这一成果,得益于章旦乡人大通过创新履职模式,激活代表力量,让毛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推动毛豆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一次人大交流会上,乡人大代表叶木灵了解到毛豆产业在助农致富方面的潜力,随即开展市场调研,发现高山地区种植的毛豆品质优良、市场空缺,且昼夜温差大、海拔适宜,非常适合种植高品质毛豆。2023年4月,他着手试种,并将调研情况反馈给乡人大。乡人大将建议提交至农业条线,组织代表赴杭州考察,邀请农业专家和种植户交流指导。随着引进的毛豆成熟落地,其品质远超杭州、绍兴等平原地区同类产品,得到了市场的青睐。 
“产业方向确定后,关键在落实。”章旦乡人大主席刘贤林表示。为解决毛豆种植土地这一关键要素,章旦乡人大代表、章旦村书记孙政伟联合多位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全程参与政策处理、土地流转协调等关键环节,逐步解构“土地流转”这一核心难题,目前已完成本年度土地流转2900亩。在“代表提、人大督、政府办”的紧密协作下,千亩毛豆基地在章旦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毛豆产业,代表们建言献策,陆续提出了完善冷链物流配套项目建设、机耕路建设等优质建议,朝着“引进一个产业、完善一片配套、带动一方增收”的目标行进。章旦乡人大还建立了“代表+业务领导+驻村领导”的并联机制,积极革新农业思维,持续深化共富实践,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切实履行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全域共富的庄严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