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万工程” 为牵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7月29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八次会议,与会人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近年来,丽水乡村振兴取得了新成效,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建议重点做好规划引领、文化品质打造、乡村经营等文章。

这几年,为奋力续写“千万工程”新篇章,丽水市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上级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通过在市人代会上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制定出台《丽水市南明湖保护管理条例》《丽水市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利用条例》等法规;开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民族乡村振兴工作、花园乡村建设情况等专项监督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打好监督“组合拳”,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凝聚合力,助推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
当前,丽水正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地、秀山丽水活力城。为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助推全市美丽大花园品质持续提升,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方面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要求履职尽责,在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中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另一方面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开展“随手拍”活动,鼓励用好“人大代表履职一键通”,重点关注景区、交通干线、城乡结合部周边乡镇乱搭乱建、白色污染等“身边事”,通过“小切口”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三推两助 双岗建功 服务加快建设创新浙江”主题活动的方案》要求,并结合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发挥、“大思政课”实践,开展25项助推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制定出台2025年丽水市各级人大代表主题活动实施清单,通过代表履职赋能、监督机制创新等举措,助推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响应,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助推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莲都出台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向各级代表发出《护航美丽莲都倡议书》;遂昌开展城乡人居提升工作专题询问;景宁以“螺旋式”闭环监督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畲乡……
听取民意,努力改善民生福祉

乡村要振兴,法治必先行。
这几年,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千万工程”在农村有效实施,丽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走进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等宣贯活动,不断推动“千万工程”牵引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更大进展、创出更多经验。
在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活动中,还特别邀请了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负责人走进代表联络站,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与代表一同出实招、谋发展,精准把脉乡村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8日至9日,省人大常委会协同丽水市人大常委会、景宁畲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浙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丽水市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畲乡行”暨助力共同富裕专题调研,17位代表围绕“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提出诸多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景宁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进一步厘清了发展思路。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就建议,要深耕“兴村”,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景宁要依托畲族文化资源,开发畲族传统技艺体验、民俗节庆旅游、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要推动民宿差异化发展。建议把畲族的服饰、彩带编织融入客房的体验,让游客住一晚就成为畲族文化体验官。同时用自媒体打通线上预定、线下体验、口碑传播的闭环。”省人大代表沈亚璐表示。
专项监督,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听取和审议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工作情况报告,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重要监督项目。今年4月2日,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对专项监督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部署会后,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充分通过运用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审计、行业部门、社会监督“四督联动”机制,以此提升专项监督综合效应。
其中面对近几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及时与市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力量贯通协同,并就村集体“三资”工作展开专项调研,进一步规范监管,提高村集体“造血”能力。

针对此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也提出相应建议,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强村公司联营、“飞地”抱团等方式整合资源,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付费”的基础设施运维机制,确保长效运行;要优化强村公司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和过程监督。
此外,调研组还依托人大农情民意联系点召开专题监督座谈会9场,征集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60条,收集到以往易被忽视的“急难愁盼”问题、建议,为人大监督提供了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素材。
如今,从“整治”到“美丽”再到“共富”,丽水众多乡村发生了美丽蝶变。接下来,全市人大还将以法治为基、以监督为刃,坚持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为山区共富先行迈出坚实步伐贡献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