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所有设区的市开展地方立法1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工作成绩,交流经验体会,更好推动我省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9月26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在杭州召开设区的市地方立法10周年工作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丽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李锋作了交流发言。 ▼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高质量立法助推革命老区发展 多年来,丽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走出了具有丽水辨识度的立法新路径。 一、以精准立法护航中心大局 
深化“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丽水立法实践,确保立法精确对准发展所需、基层所盼和民心所向。丽水市人大聚焦红色根脉赓续,出台全省首部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率先将非文物类革命遗址纳入保护;聚焦绿色生态保护,通过南明湖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法规,推动丽水成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均进前十的地级市;聚焦山区创新发展,在全国首创促进人才科技融合发展条例,破解人才与科技“两张皮”,制定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发展条例,以法治之力保护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接下来,将在总结十周年经验的基础上,谋划2026年立法计划及“十五五”立法需求,持续以科学立法服务发展大局。 二、以开门立法体现民情民意 
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贯彻到立法各环节,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机制,让立法过程更接地气、更聚民心。首创“动静结合”立法联系点机制,按照20家静态点+N个动态点的模式收集立法意见,推动立法工作下沉一线、贴近群众。在省人大的支持推动下,2024年12月建成全省首个设区市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参与国家法律意见征询工作,完成7部法律草案意见征集,整理上报建议302条,其中已颁布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吸纳了我市上报的4条意见。创新打造“立法前沿”工作品牌,每部法规均开展立法协商,先行探索立法辩论等形式,吸引公众深度参与。接下来,还将制定联系点工作规则,高质量开展法律草案意见征集;推动“立法前沿”品牌、立法联系点工作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途径。 三、以有序机制保障法规落地 
健全立法体制机制,通过强化各方面、全链条管理,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建立法规实施和动态维护机制,明确每部法规配套制度一年内制定并备案,实施一年后报告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三年行动,目前已实现地方性法规执法检查全覆盖。率先构建立法后评估量化指标体系,推动评估工作更客观、精准、规范、权威。创新“案例模拟审查+个案研讨联审+专家点评+专题培训”练兵模式,构建“专工委初步审、法工委综合审、第三方辅助审”格局,有效提升备案审查刚性与合力。接下来,还将持续落实法规维护机制,构建常态化的法规宣传、信息收集、法规实施、监督检查、评估清理机制,形成法规实施全方位监督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