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之力守护“秀山丽水”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近日,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司法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丽水中院召开,省高院副院长许惠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秀清,市中院院长李晓参加会议。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目前,丽水市共有中国传统村落268个,数量居华东地区第一、全国第三;省级传统村落198个,数量居全省第一;松阳县、龙泉市先后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缙云县先后入选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县,丽水由此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有两个国家级示范县、两个省级试点县的地级市。 
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指出,丽水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保护体现了原生态、活利用、真保护、能传承的特点,要以“四个观念”做实“四项保护”。要以“整体系统”观念保护空间形态。强化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建设,探索推行风貌“修复令”制度,依法保护传统村落独特空间格局、建筑风格构成的 “筋骨形貌”。要以“活态传承”观念保护文化生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与传承的保护,妥善审理涉非遗技艺知识产权等案件。注重发掘和运用村规民约、优良家风中的积极因素化解各类纠纷,激活“乡风良俗”治理效能。要以“利益平衡”观念保护权属秩序。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依法审理涉及传统村落的权属确认、继承、分家析产和流转纠纷,妥善处理因建设开发产生的纠纷,为保护利用奠定基础,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效果。要以“绿色创新”观念保护发展动能。依法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村落民宿、生态农业、研学旅游新业态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司法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努力让丽水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秀清指出,丽水法院坚持保护与修复并举,不断优化司法服务举措,为绿色发展、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他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司法保护的时代价值。保护好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独特优势和战略支撑。司法机关要切实增强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将保护职责融入司法实践全过程。要聚焦主责主业,筑牢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的法治屏障。依法严惩损毁文物、非法占用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用地、破坏风貌等犯罪行为,形成震慑。妥善审理涉文化遗产权属、流转、利用的民事纠纷,依法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探索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规律的审判执行方式,不断提升专业化保护水平。要强化协同联动,构建多元共治的保护大格局。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适时完善地方性法规,为保护工作提供法治保障。相关部门要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机制,共同为丽水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永续传承提供坚实司法保障,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水新篇章。 “传统村落历经风雨、见证山水,承载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深情寄托。”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惠春强调,加强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的司法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司法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司法保护工作作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内容,主动融入党委政府在文化工作领域部署的重大战略实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狠抓执法办案,为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依托“行走的人民法庭”工作法,把“到基层去、到一线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的理念和行动落实到环境资源审判中,通过边办案、边普法、边治理,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要加强协同联动,构建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司法保护大格局。联合相关部门构建常态化 “信息互通、纠纷联调” 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力提升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保护水平。发挥好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素养。 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建设局、市文广旅体局及乡镇代表等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司法保护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会上,市中院介绍了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
|